摘要:二 徐琳宝在谈起那段辛酸的记忆时,依然忍不住潸然泪下那段记忆连接着她母亲赵金宝的苦难。当年,在亲人罹难的时候,赵金宝年仅8岁。她远在上海的姨婆膝下仅有一子,便将她带去抚养,使她幸免于难。挖掘遗骨当天,
二 徐琳宝在谈起那段辛酸的记忆时,依然忍不住潸然泪下——那段记忆连接着她母亲赵金宝的苦难。当年,在亲人罹难的时候,赵金宝年仅8岁。她远在上海的姨婆膝下仅有一子,便将她带去抚养,使她幸免于难。挖掘遗骨当天,年迈的赵金宝因身体不适没有来到现场。但是,73年前的那段经历已经深深印入了她的脑海。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忆苦思甜大会上,赵金宝多次受邀在群众集会上声讨日寇的暴行。据村民讲,她一次就可以讲两个小时。在原凤桐乡的展室里,也曾保留着“11·14”秀南村桥港里惨案的资料。 1937年入秋以后,赵金宝的父亲赵良山带着全家在屋后挖了一个土洞。在当年秀南村村民挖掘的许多个藏身洞里,赵家这个是最宽敞的,里面甚至摆下了一张八仙桌,可以在无聊的时候搓搓麻将。 其实,当时的战事已经相当严峻了。1937年,日寇发动了“七七事变”,抗战全面爆发。8月,淞沪会战爆发,日军首次轰炸嘉善。至当年11月5日凌晨,日军以第18师团等三个师团的兵力在金山卫一带强行登陆,嘉善一下被推到了战争的最前线。 1937年11月8日至14日,国民革命军调集预备11师41团、109师、128师等部1.5万余兵力,在枫泾至嘉善一线阻击日军进犯,史称嘉善阻击战。 赵良山并不知道,嘉善阻击战在这天已经到了最后的关头。战火从枫泾开始,已经蔓延到嘉善县城的北门。一周的鏖战,双方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战略上,嘉善阻击战已经圆满完成了它的使命。 ![]() 陈月姑、沈云福述说当年往事。 三 赵家在村里算是大户人家,不足4个平方米的洞里,藏下了赵良山一家12口以及亲友、邻居等18人。他们并不知晓洞外战事的进展,更不知道日寇的铁蹄已经踏进了这个原本安静的小村落。为了发泄从枫泾到魏塘战线7天仅推进11公里却付出惨痛代价的愤怒,日寇向平民举起屠刀。 在密集的战机轰炸与枪炮声的强烈刺激下,桥港里的村民大都已经携家逃难。赵良山一家与邻居、亲友一起躲进了挖好不久的藏身洞。至于日寇是如何发现这个藏身洞的,流传着一些不同的说法。 一种说法称,一名叫沈招娣的小女孩与一名小男孩因争吵走出洞时,大人们都没有留意。小女孩一跑出洞,就遭遇了进村的日寇。恐慌的沈招娣往回跑,躲在洞口附近。赶来的日寇便发现了这个藏身洞。 另一种说法称,地道中的一个叫苗成福的人偷偷地从地道中爬出来,想探一下外面的情况,谁知一个日寇正在屋前侦察。一见身穿白色衬衫的苗成福,大喊一声,向他开了一枪,看见苗成福还在地上挣扎,日寇又用刺刀在他背上刺了一刀。 随后,日寇从刚收割的晚稻田里抱来了稻草,整整3亩地的稻草堆在了小小的洞口。火光与浓烟使洞内的人惊恐万分,出于求生的本能,赵金宝的两个哥哥冲出洞求饶,可是,迎接他们的却是日寇的刺刀。在这样的情形下,洞内的其余人便再也不敢往外冲了。冲天的浓烟与大火过后,日寇还不忘往洞里扫上几梭子。死难者:沈福生、沈云根、赵良山夫妇、缪仁福、赵桂德、陈彩月(女)、缪连根、缪浩德、沈云法、赵友宝、赵华花(女)等18人。 今年75岁的陈月姑是陈彩月的亲妹妹,当年她还只是一个襁褓中的婴儿。姐姐陈彩月是陈家的大女儿,嫁给了当地中农苗成福(苗成福的母亲在其丈夫死后带着儿子改嫁给赵家,成为赵家媳妇)。1937年11月1日,当陈月姑一家人偷偷地摇着小船一直逃到嘉兴避难时,并没有叫上已经出嫁的女儿。死难那年,陈彩月只有21岁,儿子也刚满一周岁,肚子里又有四个月的身孕。按照陈月姑的说法,当时在地洞里的孕妇,除了她姐姐,还有姐姐的婆婆。 已经92岁高龄的沈云福当年亲眼目睹了这一出惨剧。3月26日,老人拄着拐杖,缓缓地走过那片“坟场”,盯着挖掘机,寻找当年的记忆,眼角依稀有些泪光。 沈云福是那场惨案中侥幸活下来的赵家长工,当年19岁。1937年11月14日,虽然远处响着激烈的枪炮声,但沈云福跟往常一样,一早就下地干活。随着一声“鬼子进村啦”的惨叫,田里劳作的人扔下手头的锄头,仓皇躲藏。赵家人、长工和附近邻居都躲进了赵家地道。由于人多、时间紧迫,沈云福转身逃到村外避难。 进村的日寇见男人就杀,见女人就施暴,到处都是机关枪的扫射声,到处是放火抢盗之行为,这让躲在村口的沈云福不禁哆嗦起来。等日寇离开村子之后,沈云福拖着软绵绵的双脚,缓缓移进村子,只见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当年记忆犹在,每年清明节,老人都会去竹林上一炷清香。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站立在“坟场”附近,老人沉默许久后,在家人的搀扶下,缓缓离开……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