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蒋百里(1882-1938)原名蒋方震,字百里,晚号澹宁,笔名飞生、余一,浙江海宁人,中国近现代著名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驰名海内外。代表作有《国防论》《欧洲文艺复兴史》等。 1913年6月18日凌晨5点,天刚蒙蒙亮,保定军校校长蒋百里就召集全校两千余名
蒋百里(1882-1938)原名蒋方震,字百里,晚号澹宁,笔名飞生、余一,浙江海宁人,中国近现代著名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驰名海内外。代表作有《国防论》《欧洲文艺复兴史》等。 1913年6月18日凌晨5点,天刚蒙蒙亮,保定军校校长蒋百里就召集全校两千余名师生紧急训话。他身着黄呢军服,骑一匹高头大马到达现场。随后站在尚武堂石阶上,一脸沉痛地说:“初到本校,我曾宣誓,我要你们做的事,你们必须办到;你们希望我做的事,我也必须办到。你们办不到,我要责罚你们;我办不到,我也要责罚我自己。现在看来,我未能尽责……你们要鼓起勇气担当中国未来的大任!” 说时迟,那时快,蒋百里掏出手枪,朝自己胸部偏左的地方猛开一枪,随即倒在血泊中。在场的师生们都惊呆了,蓦然想起半年前,蒋百里就任校长时曾发誓:“方震如不称职,当自杀以明责任!”站在第一排的学生刘文岛,一面大呼:“校长自杀了!”一面和其他学生冲上前去,把枪从蒋百里手中抢过来,然后将其抬进校长办公室。这时,学生们在办公桌上发现了两封遗书,是他于前一晚写下的。留给学校教育长的遗书中写道:“仆之殉职,虽轻若鸿毛,而与军人之风气有关。”留给老母的信中写道:“为国尽忠,虽死无关重要,然于陆军前途及民国有益。” 蒋百里此次自杀震惊全国,关于缘由,众说纷纭。有说是愤于军校学风浮躁,有说是向陆军部请求拨款未果,也有说是对中国当时军界、政界之绝望。所幸这一枪没有击中心脏,后来经抢救,他竟奇迹般生还。及至后来,日本护士佐藤屋登照顾他时,两人产生感情而成眷侣。 1882年,蒋百里出生在浙江海宁,名字出自《周易·震卦》中的“震惊百里”。祖父蒋光煦是著名的藏书家、刻书家,建别下斋藏书楼一座。父亲蒋学烺生下来缺左臂,因此祖父不喜欢他,送其到寺庙出家做小沙弥。蒋学烺长大还俗学医,悬壶济世,娶海盐秀才、名医杨笛舟的独生女杨镇和为妻。蒋百里13岁时,父亲亡故,与母亲相依为命。由于出家人不能归族,其父未得到遗产,家庭生活困苦。其时,蒋百里的叔父蒋世一延请老秀才倪勤叔,给自己的孩子授业。喜欢读书的蒋百里经常溜到书房里去听讲,倪勤叔见他聪慧,顿生爱才之心,就对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是可造之才,我愿教百里读书,不收束修。”从此,蒋百里就跟从倪勤叔读书,学习诗文。 1894年中日甲午之战,深深地刺激了蒋百里。15岁时,他经常手捧《普天忠愤集》,挑灯夜读,读至热血沸腾处,放声痛哭,泪如雨下,立誓为国效命。1898年戊戌变法,16岁的蒋百里考中秀才。1901年,19岁的他投笔从戎,东渡扶桑,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深造。 在日本军校期间,蒋百里、蔡锷和张孝准三人由于成绩优异,被称为“中国三杰”。1905年,蒋百里以步兵科第一名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当时九期步兵科毕业生中,有日本人三百余人,中国留学生四名,泰国等国留学生若干名。宣布毕业生的名次是从前向后的,念的第一个名字就是“蒋方震”。根据日本军部规定,士官榜首由天皇亲自赐刀,结果蒋百里把赐刀带回中国去了。日本士官普遍感到面子上难以忍受,谁知接着宣布第二名,还是中国人,即后来从云南起兵反袁的“护国将军”蔡锷。于是宣布第三名之前,日本方面先检查一下,不幸,这次的结果还是中国人!名叫张孝淮。于是,临时从后面换了一个日本学生做第三名,又增加了一个日本学生做第四名,结果张孝淮得了第五。这成为日本陆军历史上的一段尴尬往事,以至从其后的下一届起,中日学生分开授课,以免同样场面重演。 但蒋百里对日本人的军事评价并不高。他认为中国国防应当取法乎上,学习德国陆军,遂赴德国军队深造,成为兴登堡将军(后为德国总统)下面的连长。他因才华出色很快崭露头角,著名军事学家伯卢麦将军非常欣赏他,曾拍着他的肩膀说:“拿破仑说过,若干年后,东方将出现一位伟大的军事学家,这也许就应在你的身上吧!” 1910年,蒋百里回国任京都禁卫军管带,在沈阳“以二品顶戴任用”。这一年,他不过28岁,在同龄人中却已锋芒毕露,声望无两。1912年冬,蒋百里出任保定军官学校首任校长,不久即上演了自杀的一幕。他的学生中,有后来成为国民政府将帅的陈铭枢、唐生智、方声涛、刘文岛、张治中、陈诚等。(摘选自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大师巨匠》2019年9月版)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