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起崇德吕希周,直塘改弯兜的故事,懂得崇福历史的人都知道。在民间则还有船老大好当,崇德弯难过的说法。 1997年11月,崇福段运河另辟航道,从马桥至北三里桥,全长4.4公里。从此,在崇福形成了京杭大运河三江并流的独特景观。但你可能不知道,早在550多年
说起“崇德吕希周,直塘改弯兜”的故事,懂得崇福历史的人都知道。在民间则还有“船老大好当,崇德弯难过”的说法。 1997年11月,崇福段运河另辟航道,从马桥至北三里桥,全长4.4公里。从此,在崇福形成了京杭大运河“三江并流”的独特景观。但你可能不知道,早在550多年前,明代的吕希周早有这样的设想。但是,因局限于那个时期的财力和其他种种原因,设想未果。 吕希周,浙江崇德人(县治在今崇福镇),字师旦。嘉靖五年(1526)进士,官至通政使。嘉靖末居乡,以子弟僮奴不法,被巡按庞尚鹏参奏,黜为民。有《东汇诗集》。 明嘉靖四年(1525),吕希周参加浙江乡试,得第七名。翌年赴京会试,又荣登二甲第四名进士。参加礼部赐新进士的恩荣宴归来,年方二十岁的吕希周志得意满,吟下豪情万丈的咏怀诗“飘飘云中鸾,六翮乘风骞;皦皦天上龙,奋雷厉层渊”。从此,吕希周踏上仕途。 吕希周中进士当年即任工部都水司主事,提督清江提举司。吕希周走马上任后,管理工作井井有条。三年任满,吕希周交出一份漂亮的成绩单——比前几任官员多积出白银一万七千两。在吕希周的考绩表上,工部评语:“著官三载,而学识益精。“都察院评语:“材质粹美,志行雅饬。”吏部评语:“清才渊识,笃学好修,例侯改选。” 吕希周的才干得到朝中大臣的肯定,仕途通达,一路攀升。嘉靖十年(1531)调任刑部郎中,同年出主广西乡试;十一年(1532)担任武举考试官,之后一路升迁,十四年(1535)三月,擢升通政使司右通政。嘉靖三十三年(1554),吕希周奉邀会同崇德知县蔡本端筑崇德县城,历史又给予吕希周施展才干的机会。 吕希周撰写《筑城记》,碣石立于薰仁门外,记述了这一段悲喜交加的筑城经历。在这次筑城过程中,精通风水堪舆的吕希周多所襄助策划,改运河直塘为曲,纡缓绕城,既通舟楫,又利防卫,而且以水为障,建吊桥以固防守。坊间从此流传开“崇德吕希周,直塘改作九弯兜”的民谣。 值得一提的还有北三里桥,此桥建于明天顺年间(1457-1464),直亘于塘而非横跨于塘。在吕希周建议下,将桥改建成高大的堰桥,并计划改变运河航道,从松老高桥东北开挖新河经此桥而出,桥北筑分水墩以砥中流。后来开河计划未果,高桥也因行人不便而改建。 五百多年之后,崇福境内运河改线工程启动,从马家桥港到北三里桥开挖全长七千七百米(其中利用老河道三千一百米)新运河,斜穿崇福镇西郊呼啸而出。吕希周的设想终于变成现实。仔细想想,吕希周确实高瞻远瞩、腹有良谋,不佩服还真的不行。 俗话说得好:“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就是老百姓。”吕希周为家乡崇德所做的贡献,历代以来的崇德父老乡亲心中可一直都记着。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