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春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春秋 > INTRODUCE

举人计廷拔热心行善

2022-05-05 09:16 作者:何志荣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计廷拔(18461918),字磊卿,嘉兴新丰镇人。 计氏为晚清时新丰望族,廷拔自幼笃学,工于制艺,文章、道德为一镇之冠。他在光绪己卯(1879)考中举人授县学训导,辛巳(1881),面对官场腐败、百姓困苦的现状忧心如焚,重阳那天,他邀约师长退职知府吴仰贤、

  计廷拔(1846—1918),字磊卿,嘉兴新丰镇人。

  计氏为晚清时新丰望族,廷拔自幼笃学,工于制艺,文章、道德为一镇之冠。他在光绪己卯(1879)考中举人授县学训导,辛巳(1881),面对官场腐败、百姓困苦的现状忧心如焚,重阳那天,他邀约师长退职知府吴仰贤、本镇画家王臣福,一起登胥山,写下了《重九游胥山》:

  海江四顾尽狼烟,九日登临倍惘然。

  座有名楼皆避地,朝无能手可回天。

  发出悲叹之后,便效法吴仰贤毅然弃官。回家后他看到镇上平林义塾因被大风吹倒,已停办两年,便决心重建。他四处奔走,募集资金,终于在1881年底重新开办,自己充当乡学祭酒,与教员们白天、晚上轮流执教,办得风生水起。时人有诗赞曰:

  堂堂义塾市中居,风雨秋深夜读书。

  一室咿唔声聒耳,不知几辈是琼琚。

  他为家乡培育人才,使新丰镇三里长街,处处吟诵不断,青少年无荒于嬉者,受到人们称颂。

  计廷拔一面热衷教育,一面关注着社会民生。新丰镇东首跨汉塘的登云桥,自从咸丰战乱中圮毁后,多次想重建,但正如《嘉兴县志》纂修官石中玉在《登云桥记》中所载,皆因“工巨费绌,谋举辄寝”,计划翻建,总是搁置。其时“郡县力不暇给”,亦无力支持。

  看着“行者病之”,无法通行的残桥,计廷拔勇于挑起担子,石中玉称他是“慨焉起任斯役”。他凭在校多年任教的人脉和威信,再次发起募捐活动。他选聘唐翰题(三品官衔)的两位子、侄唐纪勋、唐恒钦担任经理与监工,颇具号召力。新丰镇亦多好善君子,自是地脉轮转,共集得“钱九千缗有奇”,于光绪壬辰(1892)四月动工,止甲午(1894)八月竣工。

  重建后的登云桥,在《浙江通志》中云其“冠诸乡首”,“冠盖络绎,帆樯辐辏”,桥上车马行进,桥下船只往来,十分壮观。此项工程,由于计廷拔管理严善,资无虚縻,竣工后捐款尚有多余,于是他又就近翻建了聚奎、安乐、凤翔、文泉四座小石桥。最终还有余额二千缗,悉数拨入平林义塾,支持地方教育事业。

  计廷拔在圆满完成复校、建桥善举后,从祭酒岗位上退下来,晚年专攻岐黄之术。据《鸳湖求旧录》载:廷拔“兼通岐黄之术,凡《伤寒》、《金匮》、《灵枢》、《素问》等书皆能背诵无遗”,且能学以致用。有人讨教他:上古之人,医学并不发达,却能活过百岁,而今人刚过五十,就显苍老,这是何故?他说那是上古之人懂得养生之道,饮食有节制,起居有规律,不妄事操劳,故长寿耳。

  他在给人诊脉开方时,因人而异地宣讲岐黄医理精髓,如对抑郁致病者,就导之以“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而顺,各从其欲,皆得其愿”的道理,尽快恢复病人的心理健康。他的行医,有一颗仁者之心,一开始就博得人们敬重。

  光绪二十二年(1896)新丰一带岁饥且疫,他在镇上首倡施药及饵,病者无不感戴。他出门施诊,常先入贫户,遇到揭不开锅的人家,不但免收诊费,还为病人开出方纸,署上自己姓名,请药肆勿收其值,而自往偿之。光绪二十六年,平湖城内刘氏病重,群医皆束手无策。请公入视,良久出曰:“病虽危,尚或可治。”他投以猛剂,沉疴竟起,于是名声不胫而走,就诊者履恒满户。计氏对产妇的治疾调理,造诣尤深,其医术在嘉兴东郊远近周知,传承数代。

  有人曾问他,您为啥弃官行医?他笑而不复。在他的诊所挂有一副对联“行善平生愿,弃官一世安”,也许这就是答案。他与胞兄计燮钧一样,皆为举人,热心善事,一门雍雍然,在新丰有口皆碑。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