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春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春秋 > INTRODUCE

古代嘉兴工匠散记

2022-10-08 15:27 作者:邱阳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从方志史籍看“禾工匠心”传承

  壹
  
  旧时,人们将从事手工业生产,有手艺有技术的人称为匠,如画匠、木匠、石匠、铁匠、泥瓦匠;或称为工,如船工、盐工、染工、织工(女);有些也称为师傅,如饭菜烧得好的称为厨师,衣服做得好的称为裁缝师傅,这些人统称为工匠。

  在以农业为主体的社会中,大多数工匠在士农工商的等级社会中地位不高,只是靠手艺吃饭的一类人群。但也有一些匠人通过自身的努力,在自己所处的领域做到了最好,受到世人的称赏,于是就有了“能工巧匠”“匠心独运”“独具匠心”这些成语。

  进入工业时代,人们对工匠的认识又有所不同,那些科学家、工程师等专业技术人员也被纳入到工匠的范畴中,以大国工匠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力、创新力的标准,并赋予了工匠更高尚的品格价值,全社会都推崇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诚实守信、团结合作,创新创造、爱岗敬业的“工匠精神”。在我们实施制造业强国战略、追求更高生活品质的时候,尤其需要鼓励赞美这种“工匠精神”。

元“杨茂造”剔红观瀑图八方盘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杨茂造”剔红花卉纹尊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贰
  
  明朝后期的嘉善人魏学洢写了一篇短文《核舟记》,记述了江苏常熟的手工艺人王叔远在一枚桃核上雕刻苏轼泛游赤壁的故事,对王叔远精湛的技艺赞叹不绝,这些我们在初中课文中都学过。嘉兴人李日华在《六研斋笔记》中也记载了一枚核舟,从落款看也是王叔远的作品。今天我们再说起王叔远时,则称其为微雕艺术家了。

  从魏学洢《核舟记》与李日华《六研斋笔记》中的记载,可以透露如下信息:一是嘉兴的文人与苏南的文人、工匠有比较密切的交往交流,通过他们的宣传,工匠的地位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二是当时顶级的工匠已经有非常高超的技艺,他们的作品由于注入了文化内涵,更加富有审美价值;三是当时江南地区经济繁荣,生活富足,艺术品收藏鉴赏在文人中形成风气,为这类工匠的生产生活提供了相应的保障。其他资料也可以佐证,在明代,苏松湖嘉地区有一个庞大的手工业者群体,出现许多行业领军人物,使这一带成为全国手工业制造的中心。这些人当中不乏嘉兴人的身影,以地域名冠之,就可以称他们为“禾工”。

  两宋时期,嘉兴工商业已经较为发达,出产有月波酒、秀州绫、濮院绸等手工业产品,最为出名的当是沈珪墨。

  沈珪善制墨,所造之墨精黑发光,人称“漆烟”。何薳在《春渚纪闻》中说“余识之(沈珪)盖二十年矣,其为人有信义”“余避地嘉禾,复与珪连墙而居”,两人既是朋友,后又成邻居,何薳所用之墨多为沈珪所制。

  一次,沈珪和张处厚在居彦实家造墨,因出灰池过早,墨皆断裂。居彦实以所用墨料精佳,不忍舍弃,便重新蒸浸出旧胶,再冲入新胶,同烟粉混合。墨成,其坚如玉,沈珪由此悟出“对胶法”。

  滕令嘏在监嘉禾酒务时,沈珪为其制墨。其中有一墨丸遗失,两年后从池塘中复得,坚致如故。滕令嘏是名墨鉴赏大家,收藏古墨至多,他认为沈珪的制墨技术已超过南唐制墨名家李廷珪兄弟。沈珪对自己的作品也非常自信,曾写墨铭说:“沈珪对胶,十年如石,一点如漆”。

  沈珪的制墨技术已经达到当时的最高峰,但其中的微妙处,连儿子沈晏也无法掌握。沈珪尚在世时,沈晏已先其离世,其制墨之法遂失传。
  

顶一下
(4)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