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春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春秋 > INTRODUCE

沈如浩募建竹林庙桥

2023-01-27 10:35 作者:何志荣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沈如浩(1815—1880),字小孟,号蕉圃,晚号竹林老农,是沈珉12世孙。

  新丰镇竹林沈氏,世代乐善好施。

  明景泰元年(1450),沈珉捐资创建了嘉兴城内秀城桥,又建香岩祠,开东郭大井,惠及百姓,在境内享盛誉。明成化五年(1469),沈珉儿子沈淳,倡建新丰镇上跨汉塘大桥妙峰桥,竣工后还为之撰写了《妙峰桥记》。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沈国祯发起募捐,重建竹林庙桥,由文林郎高宗濂撰写碑文,碑石旧立于竹林庙山门西侧。同治十三年(1874),沈如浩再次为其募建。

  沈如浩(1815—1880),字小孟,号蕉圃,晚号竹林老农,是沈珉12世孙。父亲沈录奇,是位诸生,工书画,能吟咏,虽家境并不富裕,然喜做善事。如浩似其父,史载他“工隶楷,善绘事,尤精铁笔,苍劲古雅,乡里有文名”。由于时局动荡,他不想攻举业,一面侍奉双亲,尽好孝道;一面恤邻睦族,常做善事。他重葺沈氏敦本祠堂,续修《沈氏宗谱》,晚年倾尽全力,募建了家乡竹林庙桥。

  竹林庙桥是竹林的主要桥梁,自明万历十三年(1585)将木桥改建为大石板桥后,明天启五年(1625)和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又二度重建。至同治十三年(1874),桥又坍塌,出现了渡船溺水事故。

  沈如浩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他下定决心要进行重建。这在《白山司志》主纂朱锦撰写的《竹林庙桥记》中叙述得十分清晰而精辟:

  竹林道院前之有石桥也,南抵海陬,北通郡治,实来往之要梁,建而修之者,至再至三矣,今又倾欹,风晨雨夜,行者兴嗟。于是里人沈君小孟,作而言曰:“是何可任其废而忽举乎?”命长子相猷、次子相谋,或募邻镇,或叩亲朋,随缘乐助,集腋成裘,一手尽经营之瘁,二子任奔走之劳,仗百家之分润,阅数月而成功。增左右石栏,以便行人。

  碑文说是由两个儿子任奔走之劳,或募邻镇,或叩亲朋,老人家似乎是在指挥安排。民间传说沈如浩也多次亲自出门募捐,在一个秋风秋雨的早晨,这位年近花甲的乡贤,披着蓑衣,足穿蒲鞋,和长子相猷一起,路远迢迢到竹里(今新篁)去募捐。

  张廷济长子张邦梁一看沈老如此模样,大为感动,便与邻里王氏慷慨解囊。后被张廷济的内侄唐翰题知道了,他从太湖东山公廨也派人送来银两。此事在竹里、竹林一直传为佳话。这位荣膺三品官衔的唐翰题还为竹林庙桥撰写了两副桥联,东侧是“北望平林虹看高卧,南通竹里水接长流”,平林即新丰,竹里指新篁,点明了桥的地理位置;西侧是“云衢旷达依仁里,漾水清流绕福村”,赞美此桥传承着仁义之风,造福四周百姓。

  竹林庙桥后又多次重建,原来的桥联不知去向。有人告诉笔者,在桥北堍的东侧,还保留着为沈如浩募建所撰碑文的附文,刻录了重建的日期及募资者姓名。2018年2月1日,我下桥堍察看,果然仍嵌在桥壁中。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