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朱买臣是汉武帝时名臣,会稽郡由拳县(今嘉兴)人。他从小家贫,只进了三年私塾,无钱继续上学,靠打柴为生。可他人穷志不短,坚持自学成才。老婆崔氏也是穷苦出身,夫妻俩相濡以沫,艰难度日。朱买臣外出打柴,崔氏帮他捆扎,还为其擦汗。朱买臣每天在来回
朱买臣是汉武帝时名臣,会稽郡由拳县(今嘉兴)人。他从小家贫,只进了三年私塾,无钱继续上学,靠打柴为生。可他人穷志不短,坚持自学成才。老婆崔氏也是穷苦出身,夫妻俩相濡以沫,艰难度日。朱买臣外出打柴,崔氏帮他捆扎,还为其擦汗。朱买臣每天在来回的路上背诵课文,有时还高声歌吟。朱买臣的乐天性格,遭来几位恶少的嫉妒与嘲笑,弄得崔氏脸上过不去,多次劝丈夫在路上就不要高声朗诵了。买臣不听劝告,依然旁若无人地天天如此。那些闲言碎语便越来越多,且尖刻刺耳。老婆实在受不了,提出要离婚,经多次挽留,老婆去意已决,买臣只得同意。老婆怕他反悔,要求写张休书,以此为凭。在无奈之下,朱买臣挥泪写了休书。崔氏拿到休书,就与邻坊的木匠走到一起,重组了家庭。 自此,朱买臣的生活更清苦了,可他初心不改,依旧是边打柴边吟诗,祈盼着有朝一日,能出人头地。有一日,京城长安来了位官吏,到各郡县招徕贤良方正。朱买臣便跟他到京城,想碰碰运气。运道来了,朱买臣在长安遇到了同乡好友严助,由严助向汉武帝推荐,经面试,朱买臣对策问竟对答如流,便被封为中大夫,与严助同为汉武帝的决策顾问。 当时东越的诸侯王余善反叛,朱买臣向汉武帝献策,可从海上运兵平叛,汉武帝采纳了建议,任命他为会稽太守。朱买臣受命进入吴界,故意穿着旧衣袍来到议事厅。原来那两个恶少也闻讯赶来,尚不知真假,混到现场探虚实。当看到朱买臣穿得如此模样,其中一个嗤笑道:“朱买臣能当太守,那是房顶上放炮仗——响(想)得高!”另一个跟着说:“那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两人正在嘲笑之时,突然看见朱买臣破袍下露出一根绶带,在跨台阶时,那颗太守印竟掉了出来,吓得他俩目瞪口呆。不一会,这两个不识相的家伙上前向朱买臣套近乎,要求谋个差使,被朱买臣让手下用棍棒赶将出来。 这一天,崔氏也来了,朱买臣看见后,将她与后夫一起请上车,带到了官舍园中,供给吃食,作了妥善安置。有一日,朱买臣有公务骑马出去,崔氏走到马前,要求与买臣重归于好。朱买臣命属下拿来一盆清水,他将清水泼在马前,告诉前妻,你能把泼出去的水再收上来吗?意在告诉她这是不可能的事了,请打消这个念头。并说你已有了后夫,生活上有啥困难,我可以帮忙。我也有了后妻,如果我俩复婚,岂不要拆散两个家庭,你的后夫、我的后妻怎么办? 对此事,后人在编撰《马前泼水》中曲解了朱买臣的本意。早在唐代,大诗人李白已有“会稽愚妇轻买臣”的诗句,宋代梅尧臣也作诗予以澄清:“买臣贫贱妻生离,行歌负薪何愧之。”“旧妻呼载后乘归,悔泪夜落无声啼。”均说是崔氏因丈夫贫困,而硬生生离开的;买臣当了太守,曾把前妻请上车,给予安顿,是崔氏悔之不及而自缢身亡,似乎将责任全部归咎于崔氏。到明代,有位被毛泽东评价为“明朝最伟大的诗人”高启,他就没有将矛头全部指向崔氏,而是客观地用诗评述道:“贫贱众所弃,岂惟愚妇人。无颜见故夫,自杀此水滨。”既言明崔氏自杀,不是因朱买臣的羞辱,而是她“无颜见故夫”。同时对崔氏也深表同情,毕竟“贫贱众所弃”,不是崔氏一个人如此,故不必谴责。其实这是社会恶习所造成,崔氏是“被唾沫淹死的”。 朱买臣贫不移志,富不变心,是位颇具个性的汉代官员。由于《烂柯山》及《痴梦》《马前泼水》等剧目的流传,才将崔氏的“生离”,演绎成买臣的“羞妻”。朱买臣的故居在嘉兴市区甪里街,东塔寺原是他的故宅,寺后旧时还有朱买臣墓。南宋诗人张尧同有《朱买臣墓》诗:“世事春风转,荣枯一梦间。绣衣人不见,孤冢旧家山。”崔氏之墓,世称“羞墓”,在杉青闸北离落帆亭不远。历代诗人写《羞墓》诗不少,其中明代方孝孺也有《羞墓》诗:“青草塘边土一丘,千年埋骨不埋羞。叮咛嘱咐人间妇,自古糟糠合到头。”此诗同样认为朱买臣未曾羞辱崔氏,故云“埋骨不埋羞”。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