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流淌了千年的长纤塘,孕育了古镇塘汇,其名意为众水汇合之地。这里民殷物阜、商贾云集,到清代已经成为一个热闹的集镇。 塘汇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静卧已三百余年的章氏古茶园,因为它是嘉兴城唯一的产茶地。 浙江作为中国最大产茶省份之一,几乎每个城市都产
流淌了千年的长纤塘,孕育了古镇塘汇,其名意为“众水汇合之地”。这里民殷物阜、商贾云集,到清代已经成为一个热闹的集镇。 塘汇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静卧已三百余年的章氏古茶园,因为它是嘉兴城唯一的产茶地。 浙江作为中国最大产茶省份之一,几乎每个城市都产有知名茶叶,例如西湖龙井、安吉白茶、长兴紫笋等。嘉兴受限于土壤的特殊性历来不产茶叶,但是在三百余年前却有一座茶园从绍兴连泥带土通过河运来此深深扎根,形成了具有嘉兴特色的茶叶园地。 相传清朝初年,塘汇颜马浜有一位品学兼优的章先生,为“上八府”一私塾慕名相邀,在那里任教几十年,深得当地村民和学生的尊敬。章先生年老还乡时,已功成名就的学生问他需要何种物品,先生答道:“钟爱贵地之茶也。”为感谢先生厚德,学生欲以茶树敬赠。 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有云:茶树“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然而,嘉兴的土质并不适宜茶树生长。但老先生唯一的心愿总要尽力满足,于是学生们合力设法用绍兴农船把精心挑选的茶树连同大量的当地泥土运到章家,移植在颜马浜以西,前后共用了三年时间,终于形成了一个两亩七分地的微型茶园。这就是三百年章氏古茶园的启幕。 经过章氏数代人的精心培育,茶树长得郁郁葱葱,所产茶叶名为“章园茗茶”,虽每年产量仅二十公斤上下,但色泽青翠,醇厚芳香,名扬四方。 清朝时南京一个茶叶鉴定机构特地来此鉴定过茶叶的品质,对其赞不绝口。被称为“乾隆后三家”的秀水诗派著名诗人王昙(1760—1817)品后曾写下一首《寓斋饮茶诗》,诗中云“徐王庙后三弓地,罗嶰山头一品春”,盛赞这里所产的茶叶可与被誉为浙江传统名茶的长兴顾渚紫笋媲美。“章园茗茶”还在中国最早的博览会——南洋劝业会上荣获金奖。 关于“章园茗茶”民间还有一个“茶里茶”的传说。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微服路过塘汇茶园村陶永桥,因口渴到农家讨水喝。一农妇拿了一只茶木做的茶杯盛了“章园茗茶”奉上。乾隆喝了以后觉得此茶十分香醇可口,趣赞此茶为“茶里茶”。“茶里茶”一语双关,既指茶木杯盛茶,又赞此茶醇香乃茶中精品。 令人称奇的是,这些茶树只有种在从绍兴运来的土里才能成活产茶。章氏后人曾尝试移栽,均告失败,原因就在于嘉绍两地土质迥异。后来全国土壤普查时,经专家检测,章氏茶园中的土壤确实与周边不同。种种证据表明,当年运土赠茶的故事不谬。 2008年,茶园村开始全面拆迁,已经有点杂芜的章氏茶园面临消亡的危险。不少有识之士呼吁保护此茶园,经过多方协调,决定由塘汇街道出资买下整个茶园的经营权,并于翌年将章氏茶园列为市级文保单位,使得这片茶园有了一张“身份证”。 如今的章氏茶园已经改造一新,成为一个具有茶文化特色的休闲公园。集生态体验、品茗养性、古韵遗风于一体的景观布局处处洋溢着茶香。 在茶园的入口有一块照壁,上面记录了章氏茶园的历史渊源,地面上也镶嵌着各种字体的“茶”字。他如同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经过时光的洗礼已经焕发了第二青春。在当今强调文化自信的大环境下,章氏茶园正敞开胸怀,把三百年来储存的茶文化积淀展示给了嘉禾儿女。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