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春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春秋 > INTRODUCE

冯应榴的大运河往事

2023-07-22 18:19 作者:夏春锦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冯应榴(1741-1801),生于大运河南岸的桐乡县城。冯氏是文化世家,曾祖冯景夏、父冯浩、弟冯集梧皆有文名。

  出生在京杭大运河两岸的人们,都有属于自己的大运河往事。今天要说的是清代乾隆进士冯应榴与大运河的交集。

  冯应榴(1741-1801),生于大运河南岸的桐乡县城。冯氏是文化世家,曾祖冯景夏、父冯浩、弟冯集梧皆有文名。冯应榴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中进士。三十年(1965)闰二月,乾隆第四次南巡召试,钦取一等第四名,官授内阁中书。历官宗人府主事、湖北乡试副主考、四川提学道。四十一年(1776),以吏部考功司郎中奉使通州坐粮厅。此后补授通政司参议,转鸿胪寺卿,又外任江西布政使。为官清正,遇事敢言,曾以巡抚事受牵连罢职。后得复用,于五十四年(1789)充山东乡试主考,再由参议复任鸿胪寺卿。《蒲褐山房诗话》评价冯应榴云:“英敏豁达,有干济才,既以江西布政使罢归,益肆力于典籍。”冯以世传苏轼词注本舛误甚多,取王梅溪、施辅之、查初白诸家注本编撰成《苏文忠公诗合注》五十卷、附录五卷,被推为名著。

  冯应榴为官三十余载,乾隆四十一年(1776),他出任的通州坐粮厅厅丞一职与京杭大运河直接相关。坐粮厅位于通州大运西仓的西侧,与设在西仓东侧的仓场署左右相望,是明清时期户部设在潞河(北运河)北端专管漕运粮储的机构。该处设有满族、汉族厅丞各一名,满族为正,汉族为副,作为皇帝钦差的官员,官阶正五品,其职责有运河河道治理、船只制造维修、漕粮验收转运、粮仓管理维护、税费征收、夫役管理等。

  冯应榴走马上任后实心任事,时常在潞河(北运河)沿岸巡察漕运。因有感于运河上漕运的空前盛况,遂约请镇江画家江萱绘制了《潞河督运图》。此图已遗失,20世纪五十年代曾被冒名出售,冒名之作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原图虽下落不明,但冯应榴所作的题跋《自书潞河督运图后》得以存世,文章开头说:“此余于乾隆丙申以考功郎中奉使坐粮时,倩京口江萱所绘潞河督运图也。图中往来船舫,系于漕者十之七八,其一二瓜皮艇,则稽察征榷之用,坐粮使者所兼司也。”该文结束时写道:“夫漕,为理财之一端;坐粮,司漕之一职耳。顾粗举规制,百不罄一,已烦重若是,矧其涉江淮河数千里,以挽纳神仓者乎?司漕诸君子,苟不以爱民恤丁、洁其身奉职为念,其何以副朝廷惠下之仁、任人之意乎?览斯图者,当亦有感于余言已。戊戌春仲,瓜代旋京,将以索能文者题咏,因先自书其后。”(《胡海文传》卷七十)

  “乾隆丙申”即乾隆四十一年(1776),“戊戌”即乾隆四十三年(1778),据此可知冯应榴在坐粮厅当了两年差后即回京任职。这篇题跋对清代潞河漕运作了具体详细的描述,为后人了解该图及清代的漕运提供了珍贵的史料。其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介绍了潞河中过往船只的不同功用,十之七八与漕运有关,此外一二只瓜皮艇则用于稽查和征税。其中特别提到用于转运漕粮的剥船(又称红剥船),因潞河水浅船多,无法直达坝下,故以船体较小的剥船转运。

  二是描述了南来漕粮如何从潞河翻坝过闸进入通惠河,再到护城河,直至运抵粮仓存储的整个过程。其间有大小官吏各司其职,不同岗位的民工相互配合,“肩踵相接,日数万人”,可以想见其场面之壮观。

  三是交代自己也在画中,描述了日常的岗位职责。只要漕粮运抵,冯应榴就要乘坐官船前往查验,以便分出质量高下,再分派到各仓存储,是后人了解坐粮厅官员日常工作最直接的史料。

  四是写到刮板、浅夫和标夫,都是潞河中特有的物事和职业,正可以看出船夫河工的平民智慧。

  五是对有司提出劝诫,提醒为官者当“以爱民恤丁、洁其身奉职为念”,也道出了倩人作图的真实用意。

  需要带上一笔的是,冯应榴的两个儿子冯振辉(字履泰,附监生)、冯绩熙(字亮钦,附监生)都曾在济宁的山东运河道运河厅任职,均为河工。这个安排,应该是与冯应榴的表兄、担任过运河道道台的沈启震有关。

  当时冯应榴就经由沈启震和弟弟冯集梧的介绍,与在运河道任运河厅同知的黄易相识,并开始通信。冯应榴在嘉庆元年(1796)五月十九日写给黄易的手札中就黄易对自己儿子的关照表示了感谢。他说:“久钦大雅之才,嗜古涵今,学淳才大,自朗夫中丞以及青斋诸公,其缕述于弟者非一日矣,不徒家弟之与老先生有夙契也。只以贱体善病,疏懒殊常,未获频通款曲。顷从青斋家表兄处见老先生寄舍表侄宾谷书,知两犬子在济投效,承推挚爱,许为多方照拂,寸私感泐难名。”又说:“晤孙渊如敝小门生乞致意……”函中的“朗夫”即陆耀,曾任山东运河道;“青斋”即沈启震;“家弟”即冯集梧,与黄易相识在先,相交“夙契”(冯集梧亦有致黄易函);“宾谷”即沈旺生,沈启震之子,附监生,亦任河工;“孙渊如”即孙星衍(1753-1818),字渊如,号伯渊,别署芳茂山人等,清代著名藏书家、目录学家、书法家、经学家。为冯应榴门生,时任山东督粮道。

  随着冯应榴与黄易交往的加深,在学术上也互为支持。又据冯应榴嘉庆元年(1796)七月一日致黄易函中可知,黄易曾为之提供旧版,为藏书家之间互通有无,平添了一段佳话。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