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春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春秋 > INTRODUCE

朱彝尊与五儿子桥

2023-10-08 10:42 作者:徐志平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被称为一代词宗的朱彝尊,年轻时曾在余新镇五儿子桥冯村住过三年,这三年是他后来成为大诗人、大学者的起点,对他的诗歌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清顺治二年(1645)五月,清兵攻进南京;六月,包围嘉兴,知府钟鼎臣开城投降。不久,清兵下剃发令,强迫江南百姓

  被称为“一代词宗”的朱彝尊,年轻时曾在余新镇五儿子桥冯村住过三年,这三年是他后来成为大诗人、大学者的起点,对他的诗歌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清顺治二年(1645)五月,清兵攻进南京;六月,包围嘉兴,知府钟鼎臣开城投降。不久,清兵下“剃发令”,强迫江南百姓剃发梳辫,改换清朝衣冠,下令“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激起各地汉人反对,嘉兴百姓也起来反抗,杀了留在城中的清兵,举起反清义旗,几天之间聚众三万多人,所属各县也纷纷响应。杭州的清兵将领闻讯率兵三千,星夜兼程赶来进攻嘉兴,在城西三塔一带激战。反清义军不敌清兵,城破,清兵入城大肆屠杀,百姓纷纷出逃避祸。

  就在这一年的春天,朱彝尊的父母托邻居费姥为青年朱彝尊物色对象。费姥介绍了冯家的大女儿冯福贞,比朱彝尊小两岁。冯家也是儒学门第。福贞之父冯镇鼎,嘉兴余新练浦人,在邻县归安(今湖州)任教谕(县之学官),家居嘉兴城内碧漪坊,离朱家不远。冯镇鼎是一位有学问的方正先生,家中略有资产,知道朱家门第,也了解朱彝尊的才学人品,只是他只有两个女儿,而朱家有三兄弟,所以提出要朱彝尊为赘婿。朱彝尊父母想想也没有办法,只好同意。婚后,冯家也是书香门第,朱彝尊仍是刻苦读书,夫妻也相敬相爱。

  好景不长,战火烧到了家门口。朱彝尊一家被迫避兵出逃。朱彝尊先随父母、两个弟弟逃到嘉善境内的夏墓荡,又随岳父一家逃到冯镇鼎老家练浦五儿子桥冯村。冯村较为偏僻,朱彝尊感到十分孤寂。生身父母及兄弟远在夏墓荡,生死未卜,自己则为赘婿。虽然岳父一家无歧视之意,但终觉压抑,想起自己的困窘家世,想起自己的才学抱负,想起故国之恨,内心忧郁悲愤。

  清兵占领江南,并以此为据点向南方进攻,嘉兴一带成了清兵抢掠的对象,他们四处抢粮拉夫,逼迫百姓将这些粮食、马草运向前线,即使是乡村僻地,也无安宁之处。土匪、地痞流氓也趁火打劫,常常半夜偷袭骚扰,朱彝尊一家被迫躲藏在河边芦苇丛中,度过一个个紧张不安的不眠之夜。九月,朱彝尊的生母避兵在外,又惊又累又穷,一病不起,逝世在外。朱彝尊在练浦结识了邻村的几个年轻读书人,其中一个叫曹山秀,一个叫吴茝,三人最为要好,常常一起谈论诗文,纵论天下事。有时兴至,不觉天黑,还在五儿子桥上激扬文字,互相争论。吴茝性爽直,争辩时常常瞋目大叫,旁人还以为在吵架。这样的日子冲淡了朱彝尊的寂寞,然而好景不长,有一次强盗来袭,曹山秀和他弟弟无路可逃,只好跳下河中躲避,其弟竟淹死。山秀悲痛自不必说,大家也失去了往日的欢乐。

  这样的避难生活过了三年。二十岁时,福贞生了个儿子,取名德万,但不久,因病无钱医治而夭折,朱彝尊悲痛不已,写诗哀悼。生活遭遇激发了朱彝尊的诗歌创作激情,并开始把自己的悲愤忧郁寄之于诗,朱彝尊的诗歌创作由此开始。诗集中收集的二十多首诗就作于此时。他晚年结集时的第一首诗即是《村舍二首》,诗前有序言:“《村舍》,朱生感遇作也。生年十七,为赘婿,避兵五儿子桥。”诗以母牛舔爱牛犊、母鸡傍晚将雏归巢为比喻,感叹自己家道中落、遭遇世变的不幸遭遇;他目睹清兵抢掠百姓、拉夫抓丁的罪行,写下《马草行》《捉人行》等现实主义的诗篇;五律《晓入郡城》写一次晚上偷偷回城的所见所感,描绘出清兵占领下嘉兴城中紧张的气氛,昔日繁华已是一片荒凉,使人伤感断魂;五律《暝》《晚》等描写当时冯村一带松竹新月、桑柘阴翳,飞鸟归林、暮色苍茫,平原朦胧、偏僻荒凉的景色,抒发孤寂无聊、悲愤无奈、迷茫躁动的复杂心情。他常常想起自己辉煌家世及当今窘困,想起自己的抱负和才学,想起故国之恨,抑制不住内心的强烈感情,便将这一切倾泻在诗中。诗书之余,走出门来,一片苍翠田野,空旷的大地上四顾无人,他仰天长啸:“我欲悲歌,谁当和者?四顾无人,茕茕旷野。”(《悲歌》)

  在紧张而无聊的避兵生涯中,唯一能给朱彝尊带来慰藉的是与妻妹寿贞的交往,这位刚进入豆蔻年华的少女,给他孤寂的心灵带来一丝浪漫的色彩。由于避兵在外、东奔西逃的生活,不再像城中那样男女之间礼仪疏防,妻妹对年轻有才的姐夫也有歆羡之心。但碍于礼教,再加上朱彝尊妻子福贞的贤惠,两人之间也仅是互相爱慕而已。不久,局势稍有稳定,朱彝尊的生父朱茂曙带着他的两个弟弟彝鉴、彝玠搬迁到了王店(梅里)塘桥的一处低矮狭窄的住处,生计困难。朱彝尊听说后,觉得自己作为长子,理应挑起家庭重担,但是,自己是赘婿,哪能顾得上呢?为难之际,妻子福贞十分贤惠大度,主动提出离开冯家去奉养公公、照顾小叔。岳父冯镇鼎深知女婿家境,也深明大义,同意女婿、女儿归宗夫家,还拿出二十亩田地契券交给女儿,但福贞坚决不肯接。离开娘家后,福贞随着丈夫回到了梅里塘桥。福贞把自己的几件首饰卖掉,拿所得之钱为全家安排生计。一家人团聚了,由于增添了人口,原来租赁的屋子太小,于是在梅里到处寻找租金便宜可居之处,后来总算找到了一处比较大一点的茅屋,一家人安居下来。朱彝尊开始收徒授教,妻子纺绩织布,照顾公公、兄弟,一家人过着清贫的生活。

  朱彝尊在冯村与妻妹静志之间的朦胧情愫,为他后来的诗词创作增添了不少素材。二十五岁那年,他模仿李商隐《无题》诗写了八首七律。朱彝尊这组诗也以爱情为线索,用了大量典故,从与情人相识直至出嫁后的思念,表达了“对爱情的追求、受到阻隔、执著的相思企盼、难以实现的遗憾”等复杂感情。有人以为是游戏之作,有人认为是与妻妹的暗恋。后来妻妹出嫁,不久病逝。妻妹的形象成为朱彝尊后来穷途落魄奔走各地时对家乡美好往事的精神寄托。他写下长诗《风怀二百韵》,并专门写有《静志居琴趣》,收有八十多首词。这些词写得感情缠绵而不流于庸俗、冶艳,达到了空灵蕴藉、清新淡雅的境界,用词自然清新,情感含而不露,深得后人赞赏。可以说,朱彝尊的这些情词开辟了一个写情纯正、含蓄蕴藉的新天地。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