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著名的太平天国史专家简又文先生所著的《太平天国起义论》记载:咸丰三年(1853)初,太平军攻克了武昌,2月又沿长江东下,3 月攻占了南京,并定都,改名天京。5月取镇江、扬州,并于扬州誓师北伐。而后由定胡侯李开芳、靖胡侯林凤祥、平胡侯吉文元三部率
据著名的太平天国史专家简又文先生所著的《太平天国起义论》记载:咸丰三年(1853)初,太平军攻克了武昌,2月又沿长江东下,3 月攻占了南京,并定都,改名天京。5月取镇江、扬州,并于扬州誓师北伐。而后由定胡侯李开芳、靖胡侯林凤祥、平胡侯吉文元三部率二万余众拟经安徽滁州、凤阳,再取道山东,北渡黄河以直捣京师。 此时之太平军可谓势如破竹、所向披靡。时刚由江苏按察使转任漕运总督的查文经正在河南、山东一带督修黄河堤岸,不啻诸葛守空城之查文经闻讯后不露声色,急中生智,假传皇上圣旨,通令沿河各县赶办粮秣。谓京城已有几十万军队抵达黄河北岸,为便于交接,严令黄河南岸所有船只一律停靠北岸。“圣旨”一经传出,山东全境及河南东部数县闻风而动,自官府上下至属地民众谁也不敢懈怠。 6月,太平军部队抵达黄河南岸,拟征调船只以渡黄河北上。至此方知朝廷有令,沿河船只早已悉数停泊北岸。李开芳、林凤祥、吉文元伫立于黄河南岸边,一筹莫展。无奈之下,只得调头西行。部队循着黄河南岸一路行至豫中之巩县,二万余众,途中寻找船只,四五百里地走走停停,至7月才得以北渡。 太平军一路劳顿,虽未成强弩之末,然锐气已折。北上后,自山西复折向直隶,太平军之先机早已失去。而此时之清廷则获得了喘息之机,得以调兵布防严阵以待。至10月,当李、林、吉三部抵达天津附近时,终因孤军远征、后援不继,遭到了有备而来以僧格林沁为首的清军围攻,最终吉文元战死,部队被迫南撤,一场声势浩大的北伐由此而遭挫败。太平天国这场运动也从此在其抛物线顶端开始了下行。 当年若无查文经之急智,行此诈术,则清廷未必不于此役覆亡,吾国之近代史也可能由此而改写之。 查文经,字耕六,又字少泉,湖北京山人。道光二年(1822)进士,系海宁查嗣庭之五世孙。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