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666年,在清王朝问鼎天下廿二年后,出身于嘉兴名门的黄涛赴任浙江省衢州府龙游县教谕。这可能也是一种迫于生计的无奈之举,毕竟人是生活在现实中的,生存是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的。 黄涛(16091678),谱名孟澜,字观只、冠只、冠氏,号符愚山人。秀水黄氏
1666年,在清王朝问鼎天下廿二年后,出身于嘉兴名门的黄涛赴任浙江省衢州府龙游县教谕。这可能也是一种迫于生计的无奈之举,毕竟人是生活在现实中的,生存是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的。 黄涛(1609—1678),谱名孟澜,字观只、冠只、冠氏,号符愚山人。秀水黄氏于明初发迹,明中后期以一门三代六进士跻身嘉兴望族之列,“累世通贵”。黄涛的曾祖父黄洪宪为明隆庆五年(1571)进士,曾出使朝鲜,著有《輶轩录》《四书石堂随笔》《朝鲜典志》等。祖父黄承玄为明万历十四年(1586)进士,累官至福建巡抚,著有《盟鸥堂集》《河槽通考》。黄涛的曾外祖父即大收藏家、大鉴赏家与画家项元汴,著有《墨林山人诗集》《蕉窗九录》。其母则是深受家族文化熏陶的女诗人项兰贞,著有《裁云》和《月露》诸集。 自幼聪慧多学的黄涛曾为华亭陈子龙之门生,并与“江左三大家”之一的吴伟业交厚。原本他完全可以追寻祖辈足迹,走科举之路以获得一官半职,延续家族的荣耀。可惜生逢明清鼎革,这位明崇祯十五年(1642)解元的雄心壮志顿时灰飞烟灭。 但黄涛终究也无法如叔祖父黄承昊的两个儿子黄寅锡与黄子锡一样跑到湖州妙喜山隐居种菜、甘守清贫,他还是选择了龙游之任。 龙游多山地,《康熙龙游县志》卷五《山川志》称: 百里之内,钟灵孕异,笃生贤才,以桢干王朝,实惟山川是赖。 如此秀丽风景,作为文人的黄涛便趁公务闲暇之际邀上三五好友悠哉其中,难免诗词唱酬,龙游方志中对此多有记载。如登临县北四十五里处的乌石山时,黄涛就曾赋诗一首《乌石山》: 石壁倚天开,披榛吊古来。 云荒闻虎气,日冷畏龙回。 密竹迷飞瀑,孤钟响积灰。 可知僧久去,寂寞剩香台。 此山“石壁千寻,崚嶒竦峙,可远望数百里”,山顶“幽岩”,“有泉穿石而出,下垂如练,奔腾倾注,经年不竭”,山半招庆寺还留有宋代名将张浚与岳飞遗迹。黄涛诗后还录有一位龙游文人余恂的和诗《乌石山次前韵》: 积晦喜初开,盘纡度磴来。 云根峰削就,人语鸟飞回。 遗搆基空在,精忠迹未灰。 犹思屯万骑,倚马住高台。 余恂(1625—1676),字孺子,号岫云,又号天机子,龙游县城西湖沿人。余恂出自龙游望族高阶余氏家族,祖父余炜为诸生,父亲余日新为明崇祯七年(1634)进士,兄余忱与子余勉皆为龙游知名文人。“生而颖敏异凡,十五为诸生,名噪痒序。凡诸子百家无不毕览,每试辄冠军”,余恂是清顺治九年(1652)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弘文院编修。顺治十三年(1656),他拜左春坊、左谕德,同僚以恂心性坦白,戏称“天机子”,余恂便也以此自号,康熙皇帝知道后,亦如此称之,后任福建学政。 1657年,余恂从福建学政任上“引疾归里”,时年三十三岁,在龙游城西南处的西湖以东建霁阁大水楼。“居乡二十年,热心乡梓,一邑称善”,与祖父余炜、父亲余日新三代皆祀乡贤,实属荣耀之极。 余恂家居九载,时逢黄涛到任,二人家世相同,又皆为才华横溢之文人,故意气相投亦是理所当然之事。 根据史料记载,黄涛在龙游教谕任上还是颇有建树的,曾经重修位于官署四百米处的儒学。这座建于宋政和二年(1112)的老屋几经损毁又几经修复,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曾在此旧址建启圣祠。启圣祠是为奉祀孔夫子之父叔梁纥所建之祠庙,起因于明嘉靖九年(1530),当时有大学士张璁等人认为典重本源,学校仅祀孔子则不能推本其所自出,因而追崇其父为启圣公。避居西苑廿余载,喜欢练道修玄的嘉靖皇帝朱厚熜采纳了此建议,于是颁令京省及地方学校,特建启圣祠,用于春秋祭祀。黄涛为兴教育,任期内“重建启圣祠,记日裦功者”。 黄涛与余恂之间的友情前后延续了十年之久,1672年冬,《康熙龙游县志》开修,主修者之一是余恂,而黄涛则是协修者之一,共同为龙游方志作出了贡献。余恂在序中还特地提到了这位知己: 吾邑汉中许侯加意民瘼,奉行尤恪,爰属学博槜李黄君暨邑中诸君子共事编纂,而予亦执简其后。相与公听并观,网罗延访,参伍折衷,务归至当视。 1676年,余恂因耿精忠之乱未平,忧愤而卒,著有《敦宿堂文集》《燕吟南蘧诗草》与《止庵手抄》等。 1678年,黄涛擢山东滋阳(今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县令,未赴而卒,有《赋日堂诗稿》(内含《拘幽草》《羁旅诗》等)《槜李古迹诗》存世。除此,黄涛在龙游还留下了不少诗文,如《一水庵瞻田记》《鸡鸣会课序》《泮林八咏》《龙邱十二景》等,悉数见载于《龙游县志》。这些诗歌不仅为龙游山水增色,也见证了黄涛与余恂之间深厚的友情。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