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春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春秋 > INTRODUCE

回忆扫盲运动

2023-11-21 18:47 作者:吴顺荣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新中国刚刚成立时,我国的文盲率高达80%。文盲成为新中国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为解决这一问题,党领导下的一场轰轰烈烈的扫盲运动在全国展开。扫盲班遍布城乡的工厂、街道和农村,人们以前所未有的高涨热情投入到文化学习中。 扫盲运动主要是面向社会下层的

  新中国刚刚成立时,我国的文盲率高达80%。文盲成为新中国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为解决这一问题,党领导下的一场轰轰烈烈的扫盲运动在全国展开。扫盲班遍布城乡的工厂、街道和农村,人们以前所未有的高涨热情投入到文化学习中。

  扫盲运动主要是面向社会下层的群众运动,对象是不识字或识字数在五百字以下的文盲,识五百字以上而未达到扫盲标准的属半文盲。当时扫除文盲的标准是,干部和工人识两千个常用字,能阅读通俗书报,能写两三百字的应用短文;农民识一千个常用字,大体上能阅读通俗的书报,能写农村中常用的便条、收据等;城市其他劳动人民识一千五百个常用字,阅读、写作能力分别参照工人、农民的标准。

  农村地域广,人口多,扫盲的重点自然也在农村。旧社会,农民们吃了上顿没下顿,哪有闲钱让孩子上学。我所在的青龙村,历史上从没办过学校。直到1951年才办起了一所初级小学,叫青龙小学。当时无钱建校舍,就办在村上的一个庵堂里。全校只有一名老师,他既是教师又是校长。那年我刚好八岁,有幸成为村里的第一代小学生。比我年岁大的人,以至于上几辈人,差不多个个都是文盲。

  我们嘉兴在1950年就开始扫盲教育,主要是办冬学班,就是利用冬闲时间让老百姓学文化。这之后,嘉兴的扫盲高潮还有两次。一次是在1956年。为了配合农业合作化运动,县里制定出扫盲规划,确定扫除文盲的人数。为解决师资问题,采取“以民教民”的方法,即发动识字的人教不识字的人,使一切识字的人都加入扫盲的教师队伍里。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不拘一格。教学组织,因人因地因时制宜,有集中的班级教学,有分散的小组学习,还有“小先生”包教形式等。所以除了学校的老师要安排出时间为农民上课,就连我们这样的高小学生也参与其中。让我们放学后到田头去,趁农民歇烟(田间休息)时教他们识字。

  当时尤其强调农村扫盲必须符合农业生产实际和农民生活需要,所以编写的课本也通俗易懂。比较流行的是“识字记工课本”,从农民自己的姓名学起,然后学土地的名称、各种农活、农具和牲畜的名称等。到田头教育,没有黑板,我们就用硬板纸制成卡片,让学校老师用毛笔写上生字,再由我们去教。由于教材贴近农民的日常生产、生活,学习用功、进步快的农民,很快摘掉了文盲帽子,有的还初步掌握了记账、记工的本领。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