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春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春秋 > INTRODUCE

陈仲南与景兰医院

2023-12-21 18:56 作者:鲍志华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中国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唐兰在十二岁的时候,进入嘉兴乙种商业学校念书。


唐兰


作者鲍志华(左)与唐兰侄子唐巽年(右)于唐兰故居外留影(摄于2005年)

  中国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唐兰在十二岁的时候,进入嘉兴乙种商业学校念书。

  在商校念书期间,唐母久病不愈,请来嘉兴城内的名医陈仲南先生诊脉开方。陈仲南先生早年热心于儿童教育事业,创办了学校,中年患痨病,遂自习医学,痊愈则医道亦精,便专以行医为业,尤以中医妇科在嘉兴卓有名望。唐兰的父亲唐熊徵为给夫人治病,请陈仲南作为常年的保健医生,诚是顾念夫妻情深,恪守德仁道义之举。唐兰放学回家后,就在母亲病床前悉心照料,侍奉汤药。时间一长,遂萌生学点医道的念头。他找来一些中医书籍,对照陈先生开具的药方,仔细探究起来,为何每次药方不尽相同,或味有调整,或量酌增减,并观察母亲的病情,存有不解时便向陈先生请教。唐熊徵知道此事后,觉得这医师的职业还是不错的,一可普济广众,二可谋生立业;况且陈先生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又与自己相识很久了,何不让儿子从师于陈先生呢?而陈先生对唐兰的好学和才智也十分欣赏,倘若收他为徒,必会给师门增添光彩。于是陈仲南和唐熊徵父子一拍即合,择期举行拜师入门仪式。

  1915年夏天,唐兰在商校正科三年的学业顺利完成了,习医拜师的仪式也如期隆重举行。在嘉兴城内天妃宫东仲南先生宅院的大厅里,地面铺上了红色羊毛毡,红木八仙桌上摆着一对铜烛台,红烛燃烧着;陈先生身穿纺绸长衫,端坐在太师椅子上。唐兰在父亲的陪同下,向前跨一步,恭恭敬敬地双膝跪在红毛毡上,向陈先生行三叩首之拜师大礼。从此,师生相随,唐兰开始习医。

  唐兰入师门后,每天都是最早来到先生的诊所,阅读著述、誊抄药方。陈仲南给患者看病时,他紧随先生身旁,切脉问诊,细心周详,医术大有长进。在先生众位弟子中,唐兰尤得先生的赞许。

  1917年农历丁巳年的年夜饭,照例在天妃宫陈宅的大厅正中开始了。围坐在圆桌旁的众弟子都看到今夕的年夜饭比往年丰盛了许多,正在疑惑时,陈先生说话了:今是除夕,即除旧岁迎新年;但今夕有所不同,你们的师兄弟唐兰自此后真正要开始新的一年,他已出师了。话音刚落,满座皆惊。

  1918年2月下旬(农历戊午年正月),唐熊徵把位于项家巷的旧居打扫收拾干净,作为儿子行医的场所,并给诊所取名为“景兰医院”。

  唐兰一方面将行医作为谋生之道,另一方面还亲自承担了母亲的保健医生,日夜精心照顾母亲。

  在唐兰执业中医的头两年,嘉兴正时疫流行。据《申报》记载,“嘉兴自入冬以来,民间发现一时疫,初起身热喉痛,越日喉间竟行腐烂。医家束手,传染亦颇迅速。三四日后喉间涨塞,饮食难下,旋即气闭而死……被传染者十必九死,殊可怖也”“嘉兴近日喉症盛行……现禾邑各医院均备有药水针专治喉症,惟以药本昂贵,每针须洋五元云”“嘉兴流行时疫仍复蔓延,商家有因染症而不能营业。第二中学学生共病七十余人……十八日起暂停上课,各回乡里”。

  时值军阀混战,嘉兴四乡土匪猖獗,社会治安混乱,百姓生计艰难。时疫流行之时,不少人贫病交加,景象十分悲惨。唐兰开设医院之后,不问贫富,一视同仁,抱着悬壶济世、治病救人的宗旨,悉心医治。医院开办年余,其医德、医术之美名远播四乡。常去景兰医院指导的陈仲南先生抚着医案笑道,“有此高徒,足慰生平矣。”

  唐兰针对那几年在嘉兴流行的喉症,结合临床实际,查阅中医经典,于夜深人静之时,将中医学中有关医治喉症各方汇编成书。书中附有各类处方百余种,取名为《喉痧汇编》。这是唐兰第一部著述,可惜已经散佚了。这虽是一部医书,但中医学讲究辩证,扶正祛邪,治病治本,这些道理是可以应用于其他学科的。通过对中医学的学习和行医实践,广泛地接触了社会实际,了解了民生、民情,他深刻地思索着走怎么样的人生之路。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