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曹溶和朱彝尊之间是亦师亦友的关系,朱彝尊的词作风格,也是从岭南追随曹溶后,在互相唱和之中受其影响的。一年后,曹溶因举动轻浮降一级,改官山西大同。那时因祖母去世,曹溶没有立即赴任,而是回乡守孝,五年后
曹溶和朱彝尊之间是亦师亦友的关系,朱彝尊的词作风格,也是从岭南追随曹溶后,在互相唱和之中受其影响的。一年后,曹溶因“举动轻浮”降一级,改官山西大同。那时因祖母去世,曹溶没有立即赴任,而是回乡守孝,五年后才出发去大同。朱彝尊也随着曹溶回到嘉兴。 曹溶在嘉兴的住处名为倦圃,在今范蠡湖公园一带,宋代岳珂曾在此著书,旧称金陀坊。岳氏去后,园林久已废弃。曹溶便买下废园,在此修建别业,聚文史书籍于其中,并和当地的一批有志文人在此谈诗论文、浮觞乐饮。因岳珂号倦翁,遂名此园为“倦圃”。在清初的嘉兴城内,倦圃洵为一处文采风流地。后来,曹溶的门人周之恒为老师画了一幅《倦圃图》,朱彝尊作《倦圃图记》,图文并茂,以记其盛。 康熙元年(1662)冬,曹溶来到山西大同任上。没多久,顾炎武来到大同,结识了曹溶,两人相从甚密。直到康熙六年(1667)曹溶离开山西,经过河北大名时,还在大名小住了一段时间,专等从京师返回的顾炎武前来会面。 康熙六年(1667)之后,曹溶回乡,往返与江浙一带。康熙十三年(1674),三藩之乱起。下一年,曹溶随军征福建,三年后返乡。 康熙十九年(1680),朝中荐曹溶参修明史。曹溶以病辞,但是献出了崇祯朝的邸报五千余册,又编纂了《崇祯五十宰相传》等明代史料。 曹溶晚年怡情乡里,过着闲适的生活。正如他在词中所写:“人世事,料不过、对花对鸟千回醉,闲情自寄。”在嘉兴,前来问学之人很多,他倾心相教,培养了一批诗人词人,用沈季友的话说,就是“爱才若渴,四方之士依为雅宗者四十余年”。 曹溶在诗词创作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体气自然,意匠深稳,与“江左三大家”之一的合肥人龚鼎孳并称为“龚曹”,郑方坤《国朝名家诗钞小传》中评其“卓然为国初一大家”;其词,辞采典雅,寄托遥深,为声闻天下的“浙西词派”导夫先路,近代文史学家邓之诚称其“填词最负盛名”。 而作为藏书家,曹溶先进而又独到的藏书理念也特别值得注意。曹溶藏书收罗广泛,多有宋、元两朝之善本,他有感于钱谦益的绛云楼藏书秘不示人,却因失火而使大量孤本不复见于人世,于是创立《流通古书约》,希望藏书家彼此互通藏书目录,然后抄录对方所缺之书互换,通过这种“备份”的方式既可使自己的藏书不外借,又能得到所缺之书。这个方法,经过他的施行并推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篇《流通古书约》,特重“流通”两字,强调古书要以实用为主,陈心蓉在《嘉兴藏书史》认为这是“我国较为完整地论述藏书公开利用的最早专著,是中国藏书史上的重要文献,在图书馆学史上有重大意义”。 参考资料:《清史稿》中华书局、《清史列传》中华书局、《嘉兴藏书史》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 曹溶旧藏八大山人《仿倪云林山水》 ![]() 曹溶《流通古书约》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