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春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春秋 > INTRODUCE

蒋百里的烽火家书

2025-09-15 18:15 作者:高叶青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抗战全面爆发,中华大地上烽火四起,中国到了退无可退的最后关头,全民族开始奋起反抗日本侵略者。 就在上海,中日双方在上海的大搏斗一触即发之际,蒋百里先生位于上海国富门路、也就是现在安亭路46号的家,顿时成为高级军官频繁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抗战全面爆发,中华大地上烽火四起,中国到了退无可退的最后关头,全民族开始奋起反抗日本侵略者。

  就在上海,中日双方在上海的大搏斗一触即发之际,蒋百里先生位于上海国富门路、也就是现在安亭路46号的家,顿时成为高级军官频繁出入的场所。据陶菊隐在《蒋百里先生传》第189页中的描述:“有一天,少壮派将领孙元良在蒋百里家中吃饭,谈到中日间的生死搏杀,两个人都变得热血沸腾起来,孙元良突然把酒杯摔在地上,大声说:‘我们决心拼命打,战至最后之一人!’蒋百里也慷慨激昂地说:‘你们年轻人要活着看咱们中国翻身的日子呀,我这老命却拼在这一次!’56岁的百里先生已做好了为国牺牲的心理准备。”

  从《蒋百里先生传》一书中梳理出当时百里先生的活动轨迹如下:

  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中国守军,淞沪战争爆发,8月15日,蒋百里乘一辆汽车赶到南京,准备拼上老命,为国效力。侄儿蒋复璁问及家人,蒋百里说一切不管,只求报国。他不计名位,但求对抗战有所贡献。8月19日,他在南京为自己的新书《新兵制与新兵法》作序,并且发表演讲,鼓励人们像马拉松运动员和追赶太阳的夸父一样坚持到最后一刻:“马拉松长距离的竞走员,纵然落到了最后,也要竭尽能力,用最大的速度前进。这是将来得锦标的唯一条件,也是运动家对于自己应负的道德责任。今夏在庐山,原想把‘未来’全体性战争的若干基础条件作一种研究,谁知道卢沟桥的炮声已经将这‘未来’推进到了现在!咳,时间走得比我们快,我们也只好甘心做夸父吧!”

  为了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和援助,蒋百里先生准备赴德国和意大利分别进行外交活动。时间紧,任务重,不容有任何耽搁。蒋百里打长途电话到上海,嘱咐左梅夫人收拾行装,准备远行。抗战爆发以来,左梅和女儿们正忙于为伤兵做绷带和衣服,纱布和衣料都是自己花钱购买的,左梅甚至变卖了一部分首饰来买布匹。她虽是日本人,但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行径深恶痛绝。在他们家中有个共同的口号,那就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左梅接到丈夫的电话后,没有丝毫犹豫,于9月6日携蒋雍和蒋华乘汽车西行至杭州,与从南京赶来的蒋复璁会合。9月9日,他们乘火车到南昌,然后转乘汽车前往长沙……蒋百里安排夫人暂住香港,自己再度出国,为抗战大业效力。后二女儿蒋雍回到内地,加入抗战。

  时刻牵挂着抗战情况和家人安危的蒋百里,在给蒋雍一封家书中写到:“我们一家六个人,现在分作了四处,我的梦魂飞来飞去,遥望祖国的烽火,我的心情没有一天宁静过。”“在祖国这个大家庭遭受异族侵略的时候,个人的小家庭是不会安宁的,唯一的选择就是行动起来,驱逐强敌。”

  短短的一封家书,胜过千言万语。它见证了中华民族在最危难时刻的苦难与抗争,是一位有志男儿对女儿殷殷嘱托和对抗战必胜的决心,超越了个人生死,将个体家庭命运与民族存亡紧密相连的家国情怀。

  值此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之际,在和平年代重读这封家书,思考今天的幸福生活从何而来、应当如何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等问题时,蒋百里先生给出的答案是:用实际行动践行对国家的热爱。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