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春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春秋 > INTRODUCE

探寻嘉兴汉塘起源

2025-09-24 11:16 作者:何志荣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从嘉兴南湖通向平湖东湖的这条主河道,嘉兴人称平湖塘,平湖人叫嘉兴塘,也有人呼嘉平塘、新丰塘,历朝旧志谓汉塘。汉塘开挖后历代有拓宽或深浚者,究竟始开于何时?各家史志说法不一,媒体宣传也不一致。 汉塘始开于哪个朝代?目前主要有二说,即东汉说与唐

  从嘉兴南湖通向平湖东湖的这条主河道,嘉兴人称平湖塘,平湖人叫嘉兴塘,也有人呼嘉平塘、新丰塘,历朝旧志谓汉塘。汉塘开挖后历代有拓宽或深浚者,究竟始开于何时?各家史志说法不一,媒体宣传也不一致。

  汉塘始开于哪个朝代?目前主要有二说,即“东汉说”与“唐太和说”。“东汉说”依据是地方志和有关水利文献的追溯记载,认为汉塘与东汉时期嘉兴地区的屯田开发有关。而“唐太和说”,早有明天启四年汤齐修的《嘉兴县志》及1997年12月版《嘉兴市志》和近年出版的《南湖区志》,这些官方志书皆持此说。报刊和电台等媒体则二说都有,与多位文史专家交换意见时也是如此。

  那么应该信谁呢?笔者倾向于“东汉说”,理由是:据《嘉兴新志》载,汉塘是东汉明帝时期所开的人工河;1982年12月版《浙江省嘉兴市地名志》中文字记载是“平湖塘,原名汉塘,据传此塘系东汉时开,故名。因流往平湖,群众惯呼平湖塘。”令人好奇的是:两种说法依据的最早文献,皆是颇具权威性的北宋史学家欧阳修所纂的《新唐书·地理志》(《新唐书》原名《唐书》,为区别于《旧唐书》,后人冠上“新”字)。

  近日,我与《南湖区志》主编董雄先生在探讨时,为了弄个明白,特请嘉兴市图书馆郑闯辉先生查找《新唐书·地理志》,他将原文传给了我们。《唐书·卷四十一·地理志》在《海盐》支目中如是载:“海盐,系贞观元年省,景云二年复置。有古泾三百,长庆中,令李諤开,以御水旱。又,西北六十里,有汉塘,太和七年开。有故县山。”这段文字中的标点为笔者所加。文意是:海盐县(设置于秦),是在贞观元年(627)省并,到景云二年(711)重新设置。境内有古泾(即古河道)约300条,在长庆中,指821—824年间,上级指令海盐县令李諤开挖,以抵御水旱灾害。注意:那时李諤所开的300条古泾(顾名思义是古河道),当属再开,是拓宽或疏浚,不是始开。在海盐县西北六十里,即我们这里有着一条汉塘,也是早已有之的古河道,于太和七年(833)开,这里的“开”,同样不是始开,属再开。那时海盐县治所在故县山。

  在《唐书·卷四十一·地理志》中还载:“苏州嘉兴县……太和七年刺史邱邰开汉塘,溉田千二百顷。”讲开汉塘的刺史是邱邰。到底是邱邰还是刘禹锡?查史料:刘禹锡任苏州刺史是在太和五年至六年,即831至832年。他规划和初浚了汉塘后,改任汝州刺史,由新上任的苏州刺史邱邰在833年完工。当时海盐、嘉兴皆隶属于苏州府,苏州府在821—833年这十几年间,先完成海盐境内300条古泾开挖,接着就对嘉兴境内的古汉塘进行疏浚。疏浚汉塘是刘禹锡发起的,他的声望远高于邱邰,后人便说是刘禹锡再开汉塘。

  清代光绪十八年赵惟嵛纂的《嘉兴县志》卷十五《水利》中载:“太和中再开汉塘。见《唐书·地理志》,即今平湖塘河。”明确指出太和中是再开,而不是始开。我不知道《嘉兴市志》中为啥没有这个“再”字,我想光绪《嘉兴县志》中的这个“再”字不是随意加上去的,所以我对“唐太和说”存疑。

  汉塘是否始开于东汉,还有待进一步用原始资料佐证。今撰此拙文,意在敬请有关专家学者不吝赐教,指正为幸。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