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春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春秋 > INTRODUCE

郑板桥诗赠小偷

2025-09-05 18:49 作者:陈永治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清乾隆十一年(1746),郑板桥五十四岁,自范县任上调署潍县。他是江苏人,考中进士已经四十四岁,候缺五年才任范县县令,开始了长达十二年的官宦生涯。在范县五年,他重农桑、察民情、访疾苦,情系百姓,与民同忧。调任时,山东境内因连年旱蝗水灾而发生大

  清乾隆十一年(1746),郑板桥五十四岁,自范县任上调署潍县。他是江苏人,考中进士已经四十四岁,候缺五年才任范县县令,开始了长达十二年的官宦生涯。在范县五年,他重农桑、察民情、访疾苦,情系百姓,与民同忧。调任时,山东境内因连年旱蝗水灾而发生大饥荒,甚至有人吃人的现象,令这个诗书画“三绝”的县官忧心如焚。

  甫到任,他就带头节衣缩食,捐出官俸为赈灾作表率。同时,责令邑中大户,轮流在道旁开厂煮粥,以供老幼妇孺充饥。并令囤积居奇的商贾立即将积粟按常价卖给饥民,否则严惩不贷。这新官上任三把火,雷厉风行,总算暂时延缓了生灵涂炭。

  郑板桥清醒地认识到,更重要的是要向朝廷禀报灾情,请求赈济,打开官仓放粮已刻不容缓。作为一个县的“父母官”,自己得为老百姓着想。想至此,便提笔写下“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诗句,为人传诵一时。

  时入秋冬之交。这天晚上,郑板桥在书房正起草申请赈济放粮的公文,待明天师爷来后,再一起斟酌后上报。夜已三更,总算完稿。郑板桥于是回卧室就寝。迷迷糊糊快要入睡之际,忽听有轻轻的脚步声,他立刻竖起了耳朵假装熟睡。

  来的是一个小偷。此人翻箱倒柜良久,结果却毫无所获,只得失望而遁。郑板桥披衣而坐,想这小偷总以为县官老爷有钱,却白“辛苦”了一场,也想到为灾所困的百姓之窘迫无奈……想着想着,不禁感慨万千,便起来掌灯,重回书房,匆匆写下了一首《赠小偷》的诗:“细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腹内诗书有千卷,床头金银无半文。出门休惊黄尾犬,越墙莫损兰花盆。天寒不及披衣送,趁此夜色赶豪门。”

  第二天早上,郑板桥起迟了。当他踏进书房时,师爷早已在恭候了。师爷说,“老爷的奏疏稿,写得非常完美,只要誊正即可发送。只是,在下也看到了那首诗,似乎不宜外传。只因老爷对偷窃非但不加拘捕,反有怂恿之嫌,有所欠妥。”

  郑板桥听了哈哈一笑。这位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的县官老爷,好像在回答师爷,又似自言自语地说,“我难道又‘难得糊涂’了吗?”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