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街巷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街巷 > INTRODUCE

水陆要冲大通桥

2025-10-20 09:15 作者:孙志强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大运河自王江泾流入嘉兴,沿苏州塘一路向南,在杉青闸附近汇入嘉兴环城河,过西丽桥,经三塔湾转而向西,再经新塍陡门,直向杭州奔去。 千里运河,川流不息,不仅带来舟楫往来之便,更滋养了灌溉之利、鱼米之丰、商贾之兴。陡门因此逐渐发展为繁华市镇。据明

  大运河自王江泾流入嘉兴,沿苏州塘一路向南,在杉青闸附近汇入嘉兴环城河,过西丽桥,经三塔湾转而向西,再经新塍陡门,直向杭州奔去。

  千里运河,川流不息,不仅带来舟楫往来之便,更滋养了灌溉之利、鱼米之丰、商贾之兴。陡门因此逐渐发展为繁华市镇。据明万历《秀水县志》记载,陡门与新塍、王江泾、濮院并称秀水四大镇。

  陡门东侧的大运河上,原有一座大型单孔石拱桥,名为“大通桥”,俗称陡门大桥。桥长三十五米,宽五米,南有石级三十四级,北为三十二级。该桥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由富商濮文秀募资所造。后在太平天国战乱中被毁,清光绪十六年(1890)得以重修。“大通桥”工艺精湛、气势恢宏,曾是嘉兴西郊运河上唯一的桥梁,更是连贯南北的交通要道。钮云逵在《新溪棹歌》中吟咏:“阿侬家住大通桥,夹岸重杨映酒标。郎到石门湾里去,武林一路水迢迢。”

  据史料记载,当时的大通桥人来人往,风景独好。桥下百舸争流、舟楫不绝,入夜更是“江船火独明”。塘北矗立三座巍峨牌坊,其中一座清晰刻有“圣旨”二字,为乾隆御赐。塘南有迎风站立的月朗亭,《新溪棹歌》又咏:“石尤风急水无潮,百丈牵来几折腰。月朗亭前看月出,估船齐过大通桥。”

  每逢清明前后,桥上人群熙攘,争睹盛极一时的濮家塘划船会。诗人唐竹林曾赋诗赞曰:“曲曲滴流连市廛,白云一朵奉先天。红妆争上桥头立,三月初三看快船”。

  在大通桥未建之前,其北侧曾有一座晨钟暮鼓的古刹“本觉寺”。该寺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唐代大中十年(856)。当时一位来自临海的冀姓和尚云游至陡门运河畔,感其水清境幽、民风淳朴,遂建报本禅院。

  北宋时,蜀僧文长老任禅院住持。大文豪苏东坡在湖州、杭州任职期间,曾三次乘舟探访同乡文长老,并留下三首诗作,为嘉兴文坛添上一韵浓墨。他第三次到访时,文长老已圆寂,东坡怅然题写“三过门间老病死,一弹指顷去来今”一联,道尽人世无常,成为千古名句。南宋庆元元年(1195),住持本觉在礼部尚书杨汝明家获东坡诗稿,将三诗刻石立碑,并于淳祐年间将禅院更名为“本觉寺”。

  南宋嘉定十七年(1224),高僧元澄在寺内建“三过堂”,将苏轼诗碑嵌于壁中。历代文人途经此地,多有题咏,形成嘉兴运河畔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一代文宗朱彝尊也曾留下“三过堂东开夕照,满村黄叶一僧归”的赞美诗句。

  清嘉庆三年(1798),嘉兴知府伊汤安与浙江分巡杭嘉湖海防驿政兵备道秦瀛捐俸重建三过堂,秦瀛亲撰《重建三过堂碑记》以记其事。因战乱,本觉寺与三过堂最终湮没于历史长河。幸存的四块寺碑,现珍藏于市区揽秀园中。

  大通桥地处大运河、新塍塘、濮院港三水汇流之处,扼守嘉兴要冲,因此陡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明嘉靖年间,倭寇入侵,陡门镇惨遭浩劫。明亡后清兵南下,陡门再遭洗劫。清同治三年(1864)二月,太平军湖州辅王杨辅清率部于此与清军数次激战,古镇终毁于战火。

  数百年来,大通桥屡毁屡修。1995年,因建设524国道拓宽运河,桥被拆除。原址新建一座大跨径钢桁桥,成为连接新塍、洪合与王店的重要枢纽。桥虽已更替,但千里运河涛声依旧,水陆交通依然繁忙。大通桥将继续见证时代的变迁与发展。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