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嘉兴,八大水系相拥的城市。上游天目山及太湖的来水,流经环城河、南湖后,一股水向东,经甪里河、双溪,在东栅口的东端凤凰洲分流成八大水系中的汉塘(平湖塘)和魏塘(嘉善塘)两条河流。 分流汉魏两塘的凤凰洲,
嘉兴,八大水系相拥的城市。上游天目山及太湖的来水,流经环城河、南湖后,一股水向东,经甪里河、双溪,在东栅口的东端凤凰洲分流成八大水系中的汉塘(平湖塘)和魏塘(嘉善塘)两条河流。 分流汉魏两塘的凤凰洲,宋隆兴元年,因“五色鸟饮啄其上”,极尽“鸣瑞”——“真龙天子降生”之能事,成就了嘉兴的一方风水宝地。这“洲”,即“双溪之觜”,也便是“今名”之“会龙山”。会龙山一成名,从古到今,东栅人叫得顺口,叫得亲切。 龙,在封建王朝,是帝王与皇权的象征。这个字,民间是不得随意使用的。正是占上了宋孝宗的光,东栅口的凤凰洲称名会龙山,继而它周边的水面、分水墩、寺院和石桥,陆续有了“会龙山漾”“龙珠”“会龙山寺”“会龙桥”等攀龙附凤的地名和建筑物。在一个范围内,融会了这么多带“龙”的小地名,在嘉兴绝无仅有。 风水宝地的东栅人珍爱凤凰洲——会龙山,他们经营水乡时,不忘感恩这片土地。明代,世居双溪里的万户侯、挥使张准,为官在外,造福乡里。明甲辰(1544),张准在双溪上捐建一座高大的石拱桥。知府郭应堂名之曰“会龙桥”。从此,一桥东迎“双龙”,双溪南北通达。“行人怀念德,颂歌满江隈”。更有会龙桥成观景台,桥顶,西眺东塔,东望会龙山。水乡景色,美不胜收。 “处处清溪处处桑,绿云低护古时塘。鸣鸠唤醒黄梅雨,知否江村四月忙。”清代,以嘉兴知府许瑶光《南湖八景》中“汉塘春桑”的诗意,在会龙山漾南岸“十里桑园”入口,建起了汉塘牌坊。它与会龙山交相辉映,为东栅风光锦上添花。 ![]() 一九三七年春的汉塘牌坊 ![]() 一九七二年的明代遗存会龙桥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