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伐战争时,为防败兵扰民,在社会贤达褚辅成的赞助下,一九二七年春,重建以团总陆初觉为首的嘉兴县义务商团。商团第四队为东栅分队。白莲寺大雄宝殿前广场,成了东栅分队军训的操练场地。 抗战初起,苏浙边区绥靖
北伐战争时,为防败兵扰民,在社会贤达褚辅成的赞助下,一九二七年春,重建以团总陆初觉为首的嘉兴县义务商团。商团第四队为东栅分队。白莲寺大雄宝殿前广场,成了东栅分队军训的操练场地。 抗战初起,苏浙边区绥靖公署主任张发奎率部入驻嘉兴。星夜,张长官巡视到东栅,在白莲寺见到我表舅伍良弼领众民团挑灯值岗,大加赞赏。 一九三八年农历三月初四,日寇在东栅口抓“支那兵”无果,恼羞成怒,捉了茶馆伙计沈阿四和渔行老板俞阿泉,绑在白莲寺的大树上,活活烧死。两人的惨叫声越过会龙山漾,飘到会龙山…… 而后,白莲寺每况愈下。吴藕汀先生《落花残片》记:“白莲寺在东栅,大殿坍颓已甚,中塑如来,两侧为文殊、普贤两菩萨。” 到我辈,白莲寺只剩下一片荒地。巧的是我工作的单位就是在白莲寺遗址上兴建。“深挖洞”那年,为防“苏修原子弹”,我们厂在车间西侧挖防空洞,看到出土中的陶瓷碎片,我想,它们应该是白莲寺曾经的用具。 白莲寺,除了诵经弘法,竟与地方防护占上了边。当然,东栅之所以称“口”,就是历为护卫郡城的哨卡、栅口之故。 明代,倭寇猖獗。嘉靖三十四年(1555),巡抚胡宗宪、龠事王询、侍郎赵文华议建敌楼,觇贼扼要:“于海盐塘一座,名镇海;于汉魏二塘筑二座,名镇汉镇魏。”崇祯《嘉兴县志》中这个记载,表明郡城栅口的形制。此志的附图“镇海楼图”和赵文华《建郡城各处水口总栅议》,诠释了古代栅口防卫体系的设计理念与建筑功能。 镇海楼,与如今影视剧中的炮楼相仿。会龙山南北的西侧塘口,“镇汉”“镇魏”两座敌楼(以及“镇海”,即示意海盐塘口),在“镇海楼图”中特别醒目。它是集瞭望与驻军为一体的防御工事。汉魏两塘,特别是汉塘中由东而来的平湖、乍浦船只,尽在敌楼监控之下。 ![]() 崇祯《嘉兴县志》中的镇海楼图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