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沈祖棻手稿 她的词作 写个人,更写民族危难 1932 年,沈祖棻以一首《浣溪纱》成名。 芳草年年记胜游,江山依旧豁吟眸。鼓鼙声里思悠悠。三月莺花谁作赋?一天风絮独登楼。有斜阳处有春愁。 当时她在南京中央大学文
![]() 沈祖棻手稿
她的词作——写个人,更写民族危难
1932年,沈祖棻以一首《浣溪纱》成名。
芳草年年记胜游,江山依旧豁吟眸。鼓鼙声里思悠悠。三月莺花谁作赋?一天风絮独登楼。有斜阳处有春愁。
当时她在南京中央大学文学院就读二年级。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汪东在批改作业时看到这首《浣溪纱》时,大为惊叹。二十出头的少女沈祖棻,就此因一句“有斜阳处有春愁”,赢得了“沈斜阳”的美名。这首六句四十二字的小令,层次分明,章法严密,表达了对民族危难的深愁。“鼓鼙声”明指前一年爆发的“九·一八”事变和当年的“一·二八”淞沪抗战。
受知
《涉江词》结集出版后,好评如潮。汪东评价:“诸词皆风格高华,声韵沉咽,韦冯遗响,如在人间。一千年无此作矣。”黄裳则评:“高出于三百年来的女词人。”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