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名士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名士 > INTRODUCE

陆贽:放鹤寄情水悠悠

2012-11-22 09:21 作者:嘉兴故事 来源:未知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南湖原是古太湖沉积成陆地时遗留下来的湖泊。唐中后期,随着对嘉兴大规模的水土开发,南湖开始成一方名胜,以轻烟拂渚、微风欲来的蒙眬景色闻名,达官贵人、文人学士也渐渐在湖边休闲隐居。唐代名相陆贽就在南湖边的一个无名小岛上造一小筑,在此放鹤寄情,


  南湖原是古太湖沉积成陆地时遗留下来的湖泊。唐中后期,随着对嘉兴大规模的水土开发,南湖开始成一方名胜,以轻烟拂渚、微风欲来的蒙眬景色闻名,达官贵人、文人学士也渐渐在湖边休闲隐居。唐代名相陆贽就在南湖边的一个无名小岛上造一小筑,在此放鹤寄情,而这一无名小岛也有了“鹤渚”的雅名。

  陆贽(754-805),字敬舆,嘉兴人。陆氏自东汉末即为江南望族,出过不少名人,但陆贽出生时家门已衰落。陆贽的父亲曾做过溧阳县令,早逝。陆贽是由母亲一手带大的。陆贽在唐大历六年(771)十八岁时中进士,也算是少年得志。接着又应博学鸿词得高第,授华州郑县县尉,迁渭南县主簿。唐德宗即位,由监察御史召为翰林学士。当时藩镇割据,朝政紊乱,军阀朱泚、李怀光等叛乱,陆贽随德宗避乱,转为考功郎中、谏议大夫。长安收复后,陆贽转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参赞机要,负责起草诏书,德宗对他十分信任,亲切地叫他“陆九”,“虽有宰臣,而谋猷参决多出于(陆)贽”,号称“内相”。贞元七年(791),拜兵部侍郎,知贡举。次年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为宰相,这时年仅三十九岁。看来,年轻化、知识化,古人做得也不太差。

  陆贽名列历史上的“十大贤相”。当他踏上政治舞台时,正是唐王朝经“安史之乱”由盛转衰之际,可谓受命于危难。当时藩镇跋扈,国家分裂,兵祸连结,干戈不息,民不聊生,百业凋敝。陆贽在执政期间,公忠体国,励精图治,指陈时弊,筹划大计,稳定了唐王朝摇摇欲坠的局势。有人把他比作汉代的贾谊,苏轼认为他是“王佐”、“帝师”之才,文辩智术超过汉代的张良,“使德宗尽用其言,则贞观可得而复”,惜其“仕不遇时”。

  作为历史上的一代贤臣名相,陆贽在嘉兴留下了许多遗迹。陆贽的家,旧志记载有两个说法,一种是说在嘉兴郡治北面的甜瓜巷。一种是说在郡治西南二百步的宝花寺。据说陆贽的一个女儿患天花早逝,他就舍宅为寺,名为“宝花寺”。陆游的《入蜀记》中讲到在秀州游宝花寺拜宣公祠。相传陆贽在放鹤洲建有一鹤亭,在此放鹤,“鹤渚”之称由此而来。嘉兴旧时城内有陆宣公祠,始建于南宋建炎三年(1129),由知州程俱建于州学中。后来屡毁屡建,最近的一次兴建是在光绪三十三年(1907),由陆贽后裔陆鹤翔、陆颂襄等倡议重修。里面有许多历代石刻,“文革”时被毁。东门外原有宣公书院,清代已不存。又据旧志记载,在春波门西南一里的南湖之畔,有宣公读书台,光绪年间尚能看到“碑刻龟趺俱卧水中”,辛亥革命以来已不存。宣公桥,相传是陆贽所建,宋张尧同《嘉禾百咏·宣公桥》:“只因悲少保,功业败垂成。往往桥边客,今犹恨未平。”明人附考:“桥在嘉兴治西。俗名庆丰桥。”明朱彝尊《鸳鸯湖棹歌》三十三:“宣公桥南画鼓挝,酒船风幔拄鸦叉”,自注:“陆宣公桥在城东。”《光绪嘉兴府志》的记载是在“县治东一里跨月河上”。宣公桥在宋时即是南湖一景。宋陆蒙老《嘉禾八咏·宣公桥》云:“当时仓座倚鸿筹,清白堪封万户侯。陵谷已非家世远,画桥依旧水东流。”

  清代姚夔在拜谒陆贽墓后,赋诗曰:“仁义百篇唐孟子,排奸劲节凛秋霜。”陆宣公的遗迹,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大多已无觅影踪,但陆贽的功绩,却长留在家乡人民的心中。
顶一下
(3)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