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藏品 曾经,在嘉兴集邮界,基础民的藏品之全、之精堪称一绝,尤其是其收集的纪念戳,从清代到文革前收齐90%以上,蔚为壮观。而他两次在国际邮展上获奖,更把嘉兴集邮推到了全国集邮爱好者面前。 基础民的集邮事业从
藏品 曾经,在嘉兴集邮界,基础民的藏品之全、之精堪称一绝,尤其是其收集的纪念戳,从清代到文革前收齐90%以上,蔚为壮观。而他两次在国际邮展上获奖,更把嘉兴集邮推到了全国集邮爱好者面前。 基础民的集邮事业从1932年开始,他的一生从刻字学徒到书报商、邮商再到退休职工,86年的岁月里从未大富大贵,但对于收藏的热爱却占据他全部人生约八成的时间。起初,基础民的邮票收藏只是因为“好看”,藏品多来自于当学徒工的世界书局收到的信件;之后开始在沈逸民、蔡黎青等人的指点下购买邮票;1934年,加入新光邮票会和甲戌邮票会之后,他开始系统收集邮品并研究集邮,从此在集邮一道上越走越深、越走越远。 在其子基忠雄的印象中,父亲一直喜欢收藏,小时候父亲在上海工作,他每每去上海看父亲,都会看到他在翻阅资料、整理邮品,或与同好交流。到文革时,所有邮品全部上缴,集邮被认为是“封资修”,“父亲又开始收集粮票”,而且他的粮票中也有解放区粮票等极为罕见的绝版精品。即使是在文革期间,基老也没有放弃到邮局购买邮票,“老百姓信件总要寄吧”。 文革开始前他上缴的是整理有序、细致规范的全套珍品,而文革结束后,发还的却是“称斤”论多少、损坏遗失难以估计的杂乱邮品。但在基忠雄的记忆中,重新拿到这些邮品后,父亲并没有放弃,而是重新仔仔细细、认认真真进行整理编排,并拾遗补缺。正因为这样的坚持,他的集邮传承有序,没有出现当时很多集邮者遭遇的“空白期”,保住了邮品的年代完整性。 文革远不是基础民集邮生涯中遭受的唯一打击。早在1937年,日军入侵时,基老的邮品就曾和当时其他集邮者的收藏一样,被撒得满街都是,几乎遗失殆尽;到了1991年,基家失窃,被盗的正是最为珍贵的一批藏品,当时估计价值就在20万元左右,而且凝聚了老人一生心血。当时失窃的藏品中,有一本邮集中所有邮戳全部在信封的同一位置,撇开邮品本身价值不说,老人要从万千邮品中挑选出这样一本藏品极为不易。但在晚年遭受这样的打击后,他没有被击倒,虽然心痛非常,仍一边打听失窃物的调查情况,安慰亲人和邮友,一边继续进行手边其他藏品的整理研究。 ![]() 1949年大连工展纪念戳,也是人民邮政第一个经济建设展览纪念戳。 |
- 上一篇:嘉善历代名人--朱碧山
- 下一篇:嘉善历代名人--盛懋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