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明代嘉兴项氏家族的兴盛 项氏原籍洛阳,始迁祖项晋随宋高宗南渡扈跸而来,后侨居嘉兴。在嘉兴城内瓶山右侧筑堂,西山真氏特作《孝友堂记》,瓶山西侧即是项氏祖居。嘉兴项氏传至第八代项冠时已至元代,至元二十年(
明代嘉兴项氏家族的兴盛 项氏原籍洛阳,始迁祖项晋随宋高宗南渡扈跸而来,后侨居嘉兴。在嘉兴城内瓶山右侧筑堂,西山真氏特作《孝友堂记》,瓶山西侧即是项氏祖居。嘉兴项氏传至第八代项冠时已至元代,至元二十年(1283)嘉兴一地大闹饥荒,项冠拿出上万石稻米,煮粥三个月,救活灾民不计其数。元世宗为他的义举所感动,授予他“少府监会丞”一职,他推辞不就。 项氏家族在政经方面的表现 嘉兴项氏家族的兴盛在明代,具体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 项永原,明代立国之后,开科考第一考的进士。 项忠,项元汴曾伯祖。明正统七年(1442)进士,累官至兵部尚书、吏部尚书,卒赠太子太保,谥襄毅。项忠文武双全,是明代少数几个进士出身而又有出色军事才能的官员。他曾随明英宗在土木堡之战中被俘,在瓦剌多年保持民族气节,最后成功出逃归国。他还是弹劾宦官汪直而不惜丢官的忠臣。嘉兴人非常敬仰他,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山路还有项忠牌坊。 项氏家族在明代的科举史上占有重要一席。有明一代,“五世进士”的在全国仅三例,其中一例就是项元汴的曾伯祖项忠家族。有明一代,“三世进士”有六十例,其中一例又出自项氏家族,即项元汴胞兄项笃寿祖孙三代五进士。项氏家族的官员秉承家族优良的传统,为官清廉,刚正不阿。 项家经过项元汴的悉心经营,列入全国首富之列。王世贞《弇州史料后集》卷三十六列举当世居首富家的十七家之中,首等居前者都是王公、当朝大太监及董尚书这样的显贵,而在民间真正靠自身力量经营致富列入首等的仅项元汴、邹望、安国、山西三姓等几家。项元汴是其中的翘楚,以当时吴兴董尚书家资产与项家比较,项家所购置的田产虽不如董家,但是项元汴所藏的古玩、金银实胜于董家。 项氏家族的经济振兴起源于项元汴父亲项铨。明代嘉兴状元朱国祚在《沈窦项三公孝义祠记》中有一则记载项氏的故事:项诠购买了一处房产,十多年后,该院子因年久失修而墙壁破裂,意外发现残垣断壁里藏着不少金银财宝,项诠急忙找到房子原主人的子孙,将金子悉数还给他们。 项家在经济上取得如此大成绩,一是在于诚信,二是善于抓住时机,选准行业(质舍业,即早期的金融业)。明代中晚期,嘉兴凭借京杭运河的黄金水道,通江达海,成为全国交通网上的重要节点,也是全国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市场需要更多的货币流通。然而明帝国缺乏有效的货币制度,也没用有效的商业法律,在信用借款中无法使用商业票据以补货币流通量的不足。于是就催生了大量以高利贷活动为主的典当业,当时典当业利润之丰厚也是历代少见。项元汴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经营着大规模的质舍,短短数十年成为全国首富之一。 项氏家族在文艺方面的表现 项氏家族在政治、经济上的成功,促进了项家在文化艺术方面的辉煌。 在文化方面,项元汴的天籁阁,其兄项笃寿的万卷楼,侄项希宪的宛委堂都是明代的藏书名楼。项笃寿、项希宪(项笃寿子)是著名的刻书家。其万卷堂、宛委堂所刻图书之富之精,列入清叶德辉《书林清话》卷五《明人刻书之精品》中的全国二十六家之列。 在艺术方面,项元汴是嘉兴画派之滥觞。项元汴是画家,但因收藏家之名太盛,所以掩盖了他的画名。董其昌在《墨林项公墓志铭》中这样记述:“公画山水,学元季黄公望、倪瓒,尤醉心于倪,得其胜趣。每作缣素、自题韵语。书法亦出入智永、赵吴兴,绝无俗笔,人争传购。”他与文征明父子、仇英等吴门一流画家交游唱和,颇得真传。尤其是仇英,在项家十年,两人关系甚笃,对项元汴绘画水平尤其在写实技巧方面提升颇多帮助。 董其昌称:“元汴六子,或得其书法,或得其绘事,或得其博物。” “得其书法”者是长子项穆,书法理论家,所著《书法雅言》是明代后期最重要的书法论著;“得其绘事”者,三子项德新。他工山水,得荆浩、关仝之法,尤其擅长写生。项德新传世《绝壑秋林图》轴,现藏上海博物馆;《乔岳丹霞图》等作品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发扬光大“嘉兴画派”的是项元汴孙子项圣谟。他承袭了祖父所创的“嘉兴派”之风,又师法文徵明画风。他大量揣摩、临摹、研习了祖父收藏并留传下的历代精品书画,于是宋人笔法、元人韵致能兼收并蓄,渐渐形成了自己严谨又独特的写实主义画风。项圣谟亦受写意画影响,形成一种兼工带写的形式。作品以山水居多,在树木花鸟创作上,项圣谟偏爱高大的乔木,尤以松树画得最为传神,有“项松”之称。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