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名士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名士 > INTRODUCE

唐纪勋创办竹林启蒙书塾

2014-05-26 09:23 作者:何志荣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唐纪勋(18561907),字成卿,嘉兴新丰镇竹林村人。他从小受父亲唐翰题(官三品衔)的严格教育,沉毅力学,成年后通经史,务实践。光绪庚寅(1890)为嘉兴县候选训导,重视教育。甲午(1894)战争后,目睹民族危机日益深重,唐纪勋发愤攻求新学。时受南皮尚

  唐纪勋(1856—1907),字成卿,嘉兴新丰镇竹林村人。他从小受父亲唐翰题(官三品衔)的严格教育,沉毅力学,成年后通经史,务实践。光绪庚寅(1890)为嘉兴县候选训导,重视教育。甲午(1894)战争后,目睹民族危机日益深重,唐纪勋发愤攻求新学。时受南皮尚书张之洞影响。

  张之洞在1898年发表了轰动全国的《劝学篇》,号召学校教育以中学、旧学为体,西学、新学为用,在“旧学为体,新学为用”思想指导下,大力创办书院,开设学堂,掀起了新式教育的热潮。

  唐纪勋受其鼓舞,也极力主张维新,与新丰吴廷墀等创立“守约学会”,进行改革。他在学会公约中明确提出:“今者积文成弱,不能不取强国之善法以药之,旧学为体,新学为用,无可偏废也。”提倡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文化。面对现实,他看到创办学校,“宋明以来,惟府州县是设,乡村里镇,盖阙如也。是岂可设而不设欤?亦在有志者之推广之也。”他坚信《劝学篇》的基本精神,认为“尚书当今之伟人也,行必可法,言必可则。”于是,他在光绪庚子(1900),与敖嘉熊、祝廷锡等在竹林庙侧之竹溪堂创办竹林启蒙书塾。

  竹林启蒙书塾,是嘉兴府民间创办的最早的新式小学。创办之初,为了保障学校的正常开支,唐纪勋与同仁带头义捐,在西张圩的三家村处购置塾田52亩,准备以每年的田租收入供书塾之用。在义捐办学中唐继勋挑了重担。他在给祝廷锡的书信中写道:“塾中近又买成客民田廿田亩,价一百八十元,中金约五六元。此田即去年所买之田……招妥实客佃议租,请将存洋带回,以便付价。所有缺数,当由纪勋筹垫,再与诸同志商酌可也。”据史载:当时助义捐者,敖嘉熊100元,祝廷锡100元,愿记20元,隐名氏汲古书屋30元。该田总价400元,余缺数150元由唐氏捐助。这些田每年可得租米28石8斗,基本上够书塾之开支。 

  书塾大胆改变教法,他深知“抑知蒙养之端古人最重,即西人亦以为切要。”故而他在《启蒙书塾章程》中明确规定:“《千字文》、《百家姓》文义艰深,无关实用,概不令读。易以《天文歌诀》、《地舆歌》、《史鉴节略》等书,每日某时读书,某时习字及温习讲解,另定功课表。塾生学有余力,兼习英文、算学,倘资质不逮,不学亦可。西人体操与古人习射,事异义同,不特舒筋强身,而内部舒,外容直,亦是检束身心一法,每日傍晚练习之。”

  唐纪勋还觉得,要办好教育,教师是关键。他在《章程》中开宗明义道:“启迪童蒙,端赖师长。当访求通达事理,兼明西学,立品端方,施教不倦之士为教习。”竹林启蒙书塾除了请严本善为固定教员外,革命党人敖嘉熊在迁居竹林期间,经常给学生讲述先烈故事,民国元老张岳军(即张群)也曾执教于此。学校办得风生水起,为教育界所赏识。其后“一时闻风兴起,梅里(王店)、余贤(余新)、竹里(新篁)、平林(新丰)相继仿办”,成了嘉兴新式教育运动的先驱。

  唐纪勋在民族危机深重的艰苦岁月,倡导维新,毅然致力于教养之事业,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唐纪勋后来参加辛亥革命,壮烈牺牲。民国二十二年(1933),嘉兴建辛亥革命纪念塔,将他列为七烈士之一。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