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名士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名士 > INTRODUCE

钱载:江南诗老,大器晚成(2)

2014-06-23 09:48 作者:高云玲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尧陵风波 钱载虽官场顺遂,平步青云,但也遭遇过一些挫折,对他打击最大的莫过于尧陵风波。 尧陵在哪?《吕氏春秋》记载尧帝葬谷林,《史记》中没提到这个地方。乾隆元年(1736),因山东巡抚岳濬奏,将尧陵自东平


  尧陵风波

  钱载虽官场顺遂,平步青云,但也遭遇过一些挫折,对他打击最大的莫过于“尧陵风波”。

  尧陵在哪?《吕氏春秋》记载尧帝葬谷林,《史记》中没提到这个地方。乾隆元年(1736),因山东巡抚岳濬奏,将尧陵自东平改祀濮州。乾隆四十一年(1776),大理卿尹嘉铨上奏,认为尧陵应在平阳,钱载同意他的看法,上奏《请厘定尧陵折》。

  四十五年(1780),乾隆皇帝七十大寿,派遣钱载祭告陕西、四川的岳渎和历代帝王陵,途中经过平阳,在州的东北发现尧陵。钱载完成任务后到避暑山庄复命,上《再陈尧陵折》,奏考尧陵应在平阳,不在濮州。此论一出,引起轩然大波。

  钱载两次上奏,乾隆都下旨让大学士、九卿会同礼部讨论,大家都驳斥钱载的提议。钱载的旧识,与他同年进士及第的好友卢抱经也上《驳尧冢在平阳议》和《后议》,驳斥钱载,认为钱载以前不曾用心治经学,突然考证尧陵在平阳不在濮州,实在居心叵测。钱载的另一好友、进士同年翁方纲也站在卢抱经一边,反对钱载。

  钱载第一次上奏《请厘定尧陵折》,已经遭到同僚的一致反驳,为何还要上奏《再陈尧陵折》?他在《请厘定尧陵折》文末记载:从前议驳之后,圣心(乾隆)常想,尧陵应当在平阳,为什么会远葬山东。原来钱载一再上奏尧陵之事,不是出于史实考证,而是因为乾隆认为尧陵应该在平阳。钱载揣度圣意,本想邀宠,没想到天心难测,反被斥责。

  乾隆皇帝对钱载一再上奏尧陵的事很生气,他说:某侍郎(钱载)两次上奏折,既要考证虚实,就要改祀尧陵,否则何必如此喋喋不休。此事只在考古,因此不加严惩,如果遇到朝廷政治,也这般纠缠不休,朕一定重治其罪。乾隆担心,朝臣因聚讼不已,各成门户,分树朋党。

  经此一事,钱载遭皇帝斥责、朋友背叛,深刻体会到伴君如伴虎,“人情翻覆似波澜,白首相知犹按剑”。

  三年后,钱载退休,返回故里,居城内百福弄。


  交恶戴震

  卢抱经的父亲卢存心曾在桐乡授徒,与钱载的老师桑弢甫是至交,抱经曾师事弢甫,并成了他的女婿。卢抱经与钱载的关系可谓非同一般,为何会反目?笔者认为根源在于两人不同的治学取向。

  钱载擅长写意画,又是诗人,推崇宋儒义理之学;卢抱经致力于校雠,推服戴震的考据之学,并早与戴震交善,又为《戴氏遗书》撰序。钱载与戴震交恶,必然导致钱载和卢抱经关系紧张。

  戴震是乾嘉学派的考据大家,治学广博,梁启超称之为“前清学者第一人”,小钱载十五岁,乾隆三十八年被诏为《四库全书》纂修官。翁方纲认为钱载与戴震交恶的原因是,二人持论相左,戴震新入《四库全书》馆对前辈钱载不敬,钱载视戴震的考据之学为破碎。钱戴两人的矛盾,从根本上讲,主要是学问之争。今人蔡锦芳认为争执的分歧在于:戴震主张圣人之道在六经,欲求圣人之道,则要明典章制度,欲明典章制度,则须从训诂考订入手,宋儒不从考订入手,故说经时时陷于空谈;钱载极力维护宋儒的理学,讥讽戴震通过训诂名物来治经的做法是徒知考订,破碎大道。

  章学诚认为钱戴交恶的原因是,戴震曾于宴席上议论朱彝尊,批评朱彝尊的《经义考》不是经学。钱载和朱彝尊是同乡,而且同属“秀水诗派”,钱载对朱彝尊非常崇敬。因此,钱载知道后非常不满,终身切齿。

  可见,为官不易,做人不易,治学更不易,若再存门户之见,便只能龃龉独行了。
顶一下
(4)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