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康熙元年(1662),因母亲去世,王庭守孝归家。六年后,王庭出任山西右布政使(从二品,相当于现在的省长):其在山西,则务以清廉,为属吏倡勖以牧养百姓,慎出纳。藩司故烦剧,庭处以清净,内外肃然。(《梅里备
康熙元年(1662),因母亲去世,王庭守孝归家。六年后,王庭出任山西右布政使(从二品,相当于现在的省长):“其在山西,则务以清廉,为属吏倡勖以牧养百姓,慎出纳。藩司故烦剧,庭处以清净,内外肃然。”(《梅里备志》)应该说,王庭在做官时是处处以民为本的,在他的词作中也表现出了忧国爱民的思想。 王庭幼年还深于理学,曾与山阴(今绍兴)的刘宗周讲学于贵州阳明洞。康熙七年(1668),王庭六十一岁退休还家,即以著书明道自任。他有感于宋明诸儒得失,“欲扫众说之轇轕(引申为纠缠不清),破诸家之门户,”便著《理学辨》一书。在希圣堂讲学时,所讲的内容大多即为《理学辨》中的观点。王庭归里后,“足迹不入城市二十年”,常常穿着普通百姓的衣服在田间行走,外人均不知道他原是朝廷二品官。 王庭晚年尤注重于诗,其诗作被清初杰出诗人、文学家王士祯评为“逸品”。康熙三十二年(1693),王庭病故,其墓在硖石项家湾溇上祖茔之侧。梅里诗人缪元英在其《梅花溪踏春词》中就有“一行新柳几飞鸟,芳草铺茵日欲斜。方伯墓门蜂蝶闹,虬枝缠遍紫藤花”的诗句。 王庭著有《秋闲词》、《三邑嵌田续说》、《三仕草》、《二西草》、《漫余草》、《理学辨》各一卷等。《秋闲词》刊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现藏于北京国家图书馆。王庭故宅在王店镇南郊的王家汇,是一座占地甚广的高墙深宅大院,据该村王氏族人回忆,该宅在筑嘉兴至海宁公路时被拆除。《秋闲词》书名就是以王家汇住宅“秋闲堂”命名的,同时以“秋闲”命名词集,也表示了他对词风“淡雅不俚,真刻不率”的审美追求。《全清词·顺康卷》收录其词二百七十七首,许灿的《梅里词辑》录其词十三首。 王庭的后代亦能诗善词,长子王援,字马成,号觉庵,能诗文,可惜无著述流传于世。庶子王沆,字宋臣,官至山东莱阳县丞,《全清词·顺康卷》收录他的词作一首。幼女王元珠,字淑龄,又字餐霞,有词集《竟秀阁小稿》,《全清词·顺康卷》收录其词《浣溪沙·送外》一首。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