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名士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名士 > INTRODUCE

梅里望族话三溪--明清两代王店的李氏望族(3)

2015-11-04 15:33 作者:梅晓民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梅溪李氏 在三家李氏中,能在王店镇簪缨相继,族大丁繁的,算得上是梅溪李氏一族了。梅溪李氏的发迹从李纲的三个儿子李源、李湘和李湳一辈始。 2006年12月5日,一建筑单位在王店镇花园路段西约一百米处施工,在平整


  梅溪李氏

  在三家李氏中,能在王店镇“簪缨相继,族大丁繁”的,算得上是梅溪李氏一族了。梅溪李氏的发迹从李纲的三个儿子李源、李湘和李湳一辈始。

  2006年12月5日,一建筑单位在王店镇花园路段西约一百米处施工,在平整土地时意外地发现了一座埋藏已数百年的古墓。正是这不经意的挖掘,揭开了梅溪李氏望族的秘密。经考证,该墓的主人叫李湘,《梅里志》有“赠文林郎李湘墓在市北坝上辛坟”的记载。

  据潘光旦《明清两代嘉兴的望族》记载,李湘的祖上是元朝末年从江苏江阴迁到梅里(王店镇)一带的。李湘生于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字本澄,号东泉。他的父亲叫李纲,哥哥叫李源,弟弟叫李湳。虽然他一生没建功名,也没做过官,但他的儿子李芳和孙子李衷宏(又名李原中)却都中了进士。

  明万历年间,李湘的儿子李芳在镇西聚奎坊起造了分为上、中、下三坊的六十间市屋,用于租赁经商,发展了大批商店。后来又“或六十间,或四十二、三十二”,陆续建起了一百多间店面房,使得庆丰桥一带成了繁华的商贸区。

  李湘弟弟李湳的名下,也出了李维钧、李陈常两位进士,而且都是朝廷命官,所以李湘死后“赖子芳贵”,被追封为文林郎,文林郎为正七品,是古代有官名而无职事的官称,用来定级别,就好比现在说行政几级一样。《梅里志》卷八“封荫”中有“封赠李湘江阴知县”句,估计李湘是从江阴知县任上升授文林郎的。李湘生前以“素甘守分,敦伦睦族,乐善好施”而闻名乡里。嘉靖十八年(1549),嘉兴一带闹饥荒,米特别贵,他即捐财赈济。王店市河(梅溪)数百余丈淤塞不通,他又出钱出米请人清除淤泥,开通河道。这位敦厚长者悲天悯人、乐善好施的义举赢得了民众的口碑,清代文坛上著名的“前三李”(李绳远、李良年和李符),“后三李”(李富孙、李遇孙、李超孙)都是他的后裔。而属梅溪李氏李湳支系的李我郊、李陈常、李维钧亦称“三李”,其子侄李宗渭、李宗仁、李宗潮又并称“小三李”,他们皆以诗文著称海内。

  据笔者查证,从李湘的父亲李纲一辈算起,梅溪李氏延续的十二世四十五人中,有三十三人列入《嘉兴府志》,明清两代共出进士(通过最后一级考试,可以进授爵位者)四人、举人(乡试中试者)十人、贡生(生员中成绩或资格优异,可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者)二十余人,府、县生员(即秀才)数十人,成了那个时期王店乃至嘉兴当之无愧的望族。

  由于历史的原因,青溪李氏早已不传,梅溪李氏也只延续到民国时代,只有苞溪李氏留下的那座假山,使王店百姓至今仍津津乐道。所谓“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再巨再富的家族都逃不出这个宿命结论。
顶一下
(6)
85.7%
踩一下
(1)
14.3%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