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严忌,会稽吴人(今嘉兴)。据清嘉庆年间编纂的《嘉兴府典故纂要续编》卷一人物中介绍,严忌生活在汉初。本姓庄,因避东汉明帝(刘庄)讳,后人改叫严忌。严忌在汉景帝时因不得志而仕吴王刘濞,见刘濞有反意,又至
严忌,会稽吴人(今嘉兴)。据清嘉庆年间编纂的《嘉兴府典故纂要续编》卷一“人物”中介绍,严忌生活在汉初。本姓庄,因避东汉明帝(刘庄)讳,后人改叫严忌。严忌在汉景帝时因不得志而仕吴王刘濞,见刘濞有反意,又至梁孝王处,与邹阳、枚乘等文人齐名,时人称庄夫子,据传有辞赋24篇,今仅剩《哀时命》。 西汉的刘向将战国时屈原、宋玉、景差及西汉初的贾谊、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及庄忌(严忌)作的楚辞作品辑为总集《楚辞》。东汉的王逸又加以注释成《楚辞章句》,成为后世权威的楚辞总集。严忌也因此而与屈原、宋玉、贾谊、东方朔等人同列入“楚辞”作家之列,成为嘉兴历史上第一位有名有姓的诗人作家。 《槜李诗系》中说:“自吴越不列于《风》,而秦汉以前我郡之诗无所考见,故断自忌始。读其‘楚骚’一篇,缠绵怨思,不失其正,足开七邑词源。”这里所说的“七邑”是指明代后的嘉兴府区域,包括嘉兴、秀水、嘉善、平湖、海盐、桐乡、崇德七县(海宁时属杭州府)。 关于《哀时命》的主旨,王逸认为是“忌哀屈原受性忠贞,不遭明君而遇暗世,斐然作辞,叹而述之,故曰《哀时命》也”。其实,严忌是借屈原遭遇抒发自己的不得志感,大约是寄居在梁孝王门下时所作。 严忌死后,葬于嘉兴。嘉兴最早的方志《至元嘉禾志》卷十三“冢墓”有“严夫子墓,在郡治北报恩禅院法堂后”的记载,但下面又有“考证:西汉严助也”的说明,这是严忌之子严助之墓。这里古代有寺院天宁寺,建于唐代,北宋徽宗题名“天宁寺”。朱彝尊《鸳鸯湖棹歌》有诗写道: 天宁佛阁早春开,鸟语风铃次第催。 怪道回船湿罗袜,严将军墓踏青来。 诗下有注:“天宁寺在秀水县治东北,后有严助墓。”诗写早春时节,天宁寺院鸟语风铃,吸引着众多善男信女。游人又特地不惜“湿罗袜”,专程去瞻仰严助的墓。 那么严忌的墓在哪里呢?《嘉兴府典故纂要续编》中说在“秀水新城镇”,即今秀洲区的新塍一带,在嘉兴新塍与湖州交界处有“严墓村”、“严墓桥”。清代光绪年间的余茂《新溪棹歌》中有关于庄忌故居的诗: 扁舟来访庄家宅,系缆溪边夜色阑。 仿佛当年江水里,满篷风雪访严滩。 诗下有自注:“庄家宅在里西南,汉庄忌故居,避明帝讳,改姓严,世称严夫子。”诗中将严忌比作东汉的隐士严光。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