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名士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名士 > INTRODUCE

两渡南洋的古华禅师

2016-09-28 09:16 作者:颜剑明 来源:未知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古华禅师是浙江舟山人,生于清同治七年(1868),俗姓王,因出家人忌谈在俗之事,所以其俗名现已无从考证。古华系法名,他另有一法名曰开雨。 光绪二十五年(1899)、二十七年(1901)和二十九年(1903),福建闽县人林孝恂(近代法学家林长民之父,建筑学家

  古华禅师是浙江舟山人,生于清同治七年(1868),俗姓王,因出家人忌谈在俗之事,所以其俗名现已无从考证。古华系法名,他另有一法名曰开雨。

  光绪二十五年(1899)、二十七年(1901)和二十九年(1903),福建闽县人林孝恂(近代法学家林长民之父,建筑学家林徽因祖父)三度来石门县(今属桐乡)任知县,他的两个侄儿,即后来名列“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林觉民、林尹民,也在石门县城生活过一段时间。古华是林氏兄弟的好友,曾专门来石门拜晤,并一起游览福严寺。后来,他们都立志反清,参加了同盟会。

  辛亥革命后,古华任民军军职。不久因感于国家内忧外患,纷争不止,又加上家庭发生变故,妻妾相继突然病故,遂心灰意懒,看破红尘,在普陀法雨寺出家。师父广通法师,原籍福建,亦是中年出家之人,原为南洋华侨巨富,经营橡胶园,在东南亚一带佛教信徒中有极高威望。

  1918年,福严寺方丈智南和尚圆寂,古华来寺继任。此后,他历尽艰辛,曾两渡南洋,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的侨胞中募集巨额善款,对福严寺作了大规模的重修,增建了东十三间、退缘厅,还将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进行整修,同时还将五百罗汉重塑金身,縻银无数,单翻修大雄宝殿一项工程,就花去两万银元。竣工后,古华又去缅甸迎来释迦玉佛一尊,供奉于方丈厅。

  1930年,古华去上海任吉祥寺方丈,结识了后来担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的赵朴初先生,并结为忘年之交。后又去普陀,任法雨寺方丈。在普陀期间,他建造了一座雨华院,取其法名开雨之“雨”、古华之“华”以名之。1936年,古华在法雨寺传戒。传戒是一种为出家僧尼或在家居士传授戒法的仪式。为此,他在江西景德镇定制了一批瓷钵,作为纪念。钵上印有“古华和尚传戒纪念”,两侧有“南海普陀山法雨禅寺”、“丙子年江西黄庆云敬造”的字样。现藏于法雨寺内。

  抗战胜利后,由于福严寺四近土匪猖獗,为保全福严寺,在省参议员张汉英和地方士绅的力邀下,古华由普陀重返福严寺。由于古华在当地僧俗两界享有很高威望,福严寺得以完整保存下来。1946年底,古华托浙江省主席秘书、崇德人徐泉在杭州招收了十多名孤儿,在福严寺办起了一所孤儿学校。当时,寺院附近痢疾蔓延,古华计划在寺院内办一所诊所,终因购不到医疗器材而未果。1949年后,古华一直住在福严寺。

  1964年的农历七月初一,古华在福严寺圆寂,享年九十六岁,遗体在天中山火化,骨灰由弟子本性和尚迎往苏州灵岩寺塔中存放。赵朴初先生送来挽联,联中有“两渡南洋”、“百龄缺四”等词,概括了古华漫长而富有传奇般的一生,挽联一直存于六和堂中,后在“文革”中散失。古华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惜乎不传,现仅存诗一首,题为《古松受灾,白鸟受害》,从内容看,诗作于晚年,表达了对福严寺古林遭到野蛮砍伐的悲愤心情,诗云:“寺前古松百尺高,久与贫僧作故交。只望枝条千载茂,谁知刀斧一旦抛?从此不见龙蛇影,屋畔无闻风雨号。最苦飞去白鹭鸟,晚归难觅旧时巢。”据闻,古华在新加坡还有后代。

顶一下
(7)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