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名士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名士 > INTRODUCE

女禅师振兴梅里伏狮庵

2016-10-10 08:56 作者:梅晓民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祇园行刚(1597-1654),俗姓胡,法号祇园(“祗树给孤独园”的简称),法名行刚,嘉兴新丰人,明末清初佛教临济宗女性禅师。


祇园行刚画像
 

朱茂时为《伏狮祗园禅师语录》作序(片段)

  祇园行刚(1597-1654),俗姓胡,法号祇园(“祗树给孤独园”的简称),法名行刚,嘉兴新丰人,明末清初佛教临济宗女性禅师。

  祇园行刚自幼念佛,但命运不济。15岁嫁给秀才常振未,丈夫不久便过世。她独自奉养公婆,31岁丧父,34岁丧母。如此伤痛,使她看破红尘,决意在海盐金粟寺石车通乘禅师处出家,并接受了具足戒。

  清顺治三年(1646),祇园行刚住持梅里董庵。董庵原是梅里乡绅李曙岩的家庵,李的第三女嫁至南浔董家为妻后因无嗣领一养女,但养女长大后却不愿出嫁,董家只得向李家买进一座旧宅改筑成庵。祇园行刚来后,创建禅堂,订立规章,让庵里诸尼有个较好的习禅场所和共守的规章制度,并将董庵易名为“伏狮禅院”。几年以后,伏狮庵众尼整肃,戒行森严,禅观清寂,法席俨然。

  自从祇园禅师在伏狮禅院开坛弘法后,更是信徒云集,场面相当火爆,成了江南一带有名的禅宗尼庵,连朱彝尊的伯祖母赵淑人也虔诚地拜她为师。朱彝尊在《静志居诗话》中有《女冠·尼》一卷,选录了女道士和比丘尼(俗称尼姑)的诗作,其中就选录了伏狮禅院祇园行刚的一首诗:“百结鹑衣倒挂肩,饥来吃饭倦时眠。蒲团稳坐浑忘世,一任尘中岁月迁”。他还在诗作前谈到自己对祇园的认识:“先伯祖母赵淑人尝师事祇园,疑义必质,故余少日曾见之,威仪醇朴。毋论空门行业,即以节妇论亦宜,存其片言以当凤楼新戒也。”朱家当时是书香门第、官宦望族,伏狮禅院女禅师能请到官妇听法继而成为其弟子,说明其弘法是相当成功的。

  顺治十一年(1654)九月,祇园行刚圆寂,享年57岁。弟子们按遗嘱将她葬进坟塔,落座在伏狮庵的左面按时祭奉,吴铸为此作《塔铭》。又整理她的名言警句,编成《伏狮祗园禅师语录》两卷。时任贵阳太守、朱彝尊的伯父朱茂时和洛阳县令吴源起的父亲、礼部主事吴铸为此作序。朱茂时是当时著名的士大夫,也是参与后期《嘉兴藏》刻事的重要居士。

  收入雕刻于杭州径山寂照寺、发行于嘉兴楞严寺的我国佛教巨著《嘉兴藏》第二十八册,成为研究祇园行刚禅学思想的重要文献资料。1987年,明代版《嘉兴大藏经》由台湾新文丰出版社影印出版,祇园行刚女禅师的语录再次引起了佛教界的关注。台湾学者苏美文曾于2004年专程来王店研究这位女性禅师,并在佛教杂志《海潮音》上发表了多篇论文。

  文末谨录祇园禅师诗一首以收尾:“踏翻生死本来元,故乡别是一壶天。顿忘人我超尘劫,逍遥只在刹那间。”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