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国前期,嘉兴王店施祯(定夫)画名远播,颇负时誉。其绘画上承陈老莲,近接萧山三任(任熊、任薰、任颐),早年酷似嘉定钱慧安,以人物仕女为主,偶作山水,苍茫浑厚;花鸟则雅逸有致。沈夏烺、许宝钰、沈茹松、
民国前期,嘉兴王店施祯(定夫)画名远播,颇负时誉。其绘画上承陈老莲,近接萧山“三任”(任熊、任薰、任颐),早年酷似嘉定钱慧安,以人物仕女为主,偶作山水,苍茫浑厚;花鸟则雅逸有致。沈夏烺、许宝钰、沈茹松、范剑雄、黄涌泉等,皆为施定夫入室弟子。 沈夏烺,字锦笙,号长风子。崇德(今崇福镇)人。他平时作画,以人物及花卉翎毛为主,画风逼近张熊,尤擅长画秋葵,活色生香,潇洒逸致,人称“沈秋葵”。 当时,崇德及周边地区乡绅富户多以收藏沈夏烺画为荣。著名文史学家、编辑家,海宁宋云彬曾将沈夏烺《蝶恋秋阶图》扇面珍藏了数十年。而这一时期,也正是沈夏烺绘画创作的黄金时期,问世的作品源源不断。民国21年(1932),沈夏烺因事逗留上海,即兴作画,此画当场即被人要走,沈夏烺因在画幅上题诗一首:“三秋景色属贫家,早起匆忙到日斜。妇煮霜螯儿市酒,自将清水插黄花。”并有“壬申九月过沪,写此遣兴,石年先生见爱,即以贻之。锦笙沈夏烺”等款识。 民国23年(1934),沈夏烺客次汾湖(嘉善),曾绘一立轴赠友人,画面有“颂轩先生雅属,即希正之。甲戌初夏,语溪锦笙沈夏烺,时客汾湖”等题识。 抗日战争胜利那一年,沈夏烺曾与张兆镛合作一扇面,一面是沈夏烺画,一面是张兆镛字。沈夏烺在画面上题识云:“阿侬生长水云乡,不解深闺红粉妆。语郎莫唱采菱曲,唱恐惊起睡鸳鸯。齐卿先生雅正。乙酉小暑后三日,拟玉壶外史大意,语溪锦笙沈夏烺。” 另有一仕女图扇面,自题诗一首:“携来扑蝶向花丛,摇动轻颸画阁中。记得班姬团扇咏,只愁容易又秋风。”又曾与嘉兴郭杂斋合作绘《辅汉卿先生像》。题:“石门沈夏烺画衣褶,槜李郭杂斋补景。” 往年,笔者从桐乡和海宁先后访寻到沈夏烺的两幅画,皆为立轴。一是《彭泽归隐图》,题句云:“一从彭泽归来后,耳插黄花鬓有霜”。一是《芭蕉竹石图》,画上有题诗:“濛濛清露湿蕉花,月出凉云又复遮。一点诗心冷无着,暗随香篆度窗纱。” 沈夏烺最后归宿如何,竟然无人说得清楚。2015年1月下旬,笔者专门为此访询其早年的弟子——年届九十的吴珊老人,但她也说无从知晓。 吴珊家居崇福西门,系书法篆刻家吴宝骥(柳堂)孙女,收藏家吴渭侠女儿,曾任桐乡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文化局局长。早年师从沈夏烺,擅画梅花。吴、沈两家原是亲眷,吴珊称沈夏烺“表大伯”。抗战胜利后的某一日,沈夏烺偶到吴宅,看见还不到二十岁的吴珊正在描《芥子园画谱》,发现她颇有几分绘画天赋,即刻答应收其为徒。当时,沈夏烺住在北大街北桥堍叶万春当房,即女婿叶彧家中。吴珊拜师后,从民国35年(1946)到37年(1948),前后共有三年多时间,每日上午、下午都要从西门走到北门,从沈夏烺学艺,从未间断。 1948年夏,福严寺盛会,吴珊曾随沈家一起到福严寺看会。吴珊回忆说:寺僧素席招待,蹄子用千张做成,蹄子骨则以竹笋替代。沈夏烺回到崇福后,即写《寺中素席图》,但后来社会剧变,此画也下落不明。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