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名士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名士 > INTRODUCE

自学成才的报人潘朗

2018-03-06 09:15 作者:高玉林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大家都熟知我国新闻界泰斗式的前辈严独鹤是乌镇人。最近重整校史资料发现,还有一个乌镇人叫潘朗,也是新闻界前辈。他是自学成才的报人。 潘朗(19111981),字昭,号朗,笔名潘公昭。1911年8月2日,潘朗出生于乌镇东栅三里塘一个店员家中。1925年,潘朗从乌

  大家都熟知我国新闻界泰斗式的前辈严独鹤是乌镇人。最近重整校史资料发现,还有一个乌镇人叫潘朗,也是新闻界前辈。他是自学成才的报人。

  潘朗(1911—1981),字昭,号朗,笔名潘公昭。1911年8月2日,潘朗出生于乌镇东栅三里塘一个店员家中。1925年,潘朗从乌镇植材小学毕业,已贯通英语,尤以国文见长。时因家庭贫困无力升入中学,14岁去湖州某丝织厂当艺徒,并开始向报刊投稿。

  1933年6月,潘朗以“浙江何君”之笔名投书上海《申报》“读者顾问”栏,倾诉满腹惆怅,揭露反动军队,询问:“屈服呢?继续奋斗呢?怎样奋斗?”6月25日《申报》用《怎样奋斗》标题,全文刊登“浙江何君”来信,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翌日,《申报》予以呼应,专文作答:“真正为民众奋斗,就会得到民众和社会的支持。”此后,各地读者七八十人写信给潘朗,表示同情和鼓励。不久,潘朗的文采、志向与勇气,为报馆所感染,被《申报》馆录用,初任校对,后参与该报社论起草工作。由此,步入上海新闻界,署名潘公昭,评点时事,发表新闻报道,以此为他的终身职业。当时工资不高,生活清苦,但要求进步,好学不倦,工作之余自学文学、历史及英语、日语,研究国际时事。

  此后,潘朗脱颖而出成为一名新闻战士。1935年应中华职教社前辈马良之聘为《早报》编辑、主笔。同时,潘朗经常和沪上乌镇文人茅盾、严独鹤、孔另境等人交往。

  1936年“西安事变”后,为了抗日统战工作的需要,潘朗奉命去香港担任《申报》(香港版)和《珠江日报》编辑和主笔。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潘朗奉召回内地,以《申报》战地记者身份奔赴抗日前线,发回大量真实报道,被上海、重庆、香港等地报刊相继转载。

  1940年,潘朗应聘在中华职教社主办的《国讯》周刊任主编,继续进行抗日救亡宣传。1941年,潘朗又调往香港主持《国讯》(港版)创刊与编辑,并在中国民主同盟的《光明报》主持编辑工作。

  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秋,随着中华职教社回迁上海,应黄炎培之请,潘朗重返《国讯》周刊社任主编。广州解放后,潘朗参加了叶剑英领导的中共华南分局机关报《南方日报》的筹组工作,任编委和总编室主任。

  1963年,潘朗调入外文出版局业务办公室任二处副处长。之后,在那段特殊的岁月里,潘朗被关过“牛棚”。之后,潘朗夫妇得到平反,并恢复工作。晚年还带病工作了5年,于1981年9月9日因病在京去世,终年70岁。

  潘朗毕生从事新闻出版事业,虽没有进过高等院校,但全靠自学成才,懂英、法、俄、日等几国文字,编著和翻译不少有价值的中外进步作品,然而大半遗失了,其留存的编著、翻译的著译有《越南民族运动史》、《今日的印度》、《苏联对外政策三十年》等32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