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吴潜(1196-1262),字毅夫,一作毅甫,号履斋居士,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吴潜于宋宁宗嘉定十年(1217)高中状元,在其家乡留下了“水打北庙园,宁国出状元”的俗语。
![]() 吴潜 如果把历史上有关烟雨楼的诗词集起来,肯定可以编上厚厚的几大册。而最早以“烟雨楼”为题作词的,是南宋名相、著名词人吴潜。 吴潜(1196-1262),字毅夫,一作毅甫,号履斋居士,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吴潜于宋宁宗嘉定十年(1217)高中状元,在其家乡留下了“水打北庙园,宁国出状元”的俗语。吴潜一生两次为相,任职繁多,做过吏部尚书、临安知府、参知政事、右丞相兼枢密使等职,封庆国公,与文天祥一起被誉为有宋一代声名最为卓著的两位状元宰相。 吴潜于宝庆三年(1227)至绍定二年(1229)授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通判嘉兴府,权发遣府事。吴潜在嘉兴颇有政迹。光绪《嘉兴府志》记载,吴潜的前任岳珂曾经想在嘉兴建立机构抚养孤寡老弱,但最后没有成功。吴潜想方设法收集了二千七百石米,以此来“聚无告者居焉”,做了一件大好事。吴潜在嘉兴时还兼着劝家使的职务,所以他对农业十分重视,专门写了两首《真如劝农》诗: 圣主垂衣坐九重,不才假守劝农功。 周家永命由忠厚,汤后存心在困穷。 安得田租成岁减,且将人事兆年丰。 守宰监州民最近,相期清白绍家风。 百尺高桥镇古丘,乘闲莫惜小夷犹。 新杨受日春无际,宿麦翻云岁有瘳。 鹰隼图南天外意,江山绕北望中愁。 世事难知人易老,一杯聊复寄沈浮。 在嘉兴做地方官,于吴潜而言不过是牛刀小试,两年后,他就升任朝散郎、尚书金部员外郎,此后在朝廷历任要职。吴潜,真正称得上是个文武全才。他是杰出的军事家,在任沿江制置使时,创立了乡民联防的“义船法”,创设定海水军的“海上十二铺”,对江浙一带的海盗形成了强大的威慑力,“环海肃然”,他可说是中华民族最早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吴潜是一个水利专家。他在任浙东制置使时,修筑了洪水湾塘、吴公塘、大西坝、北郭碶、澄浪堰等水利工程,有的至今还在发挥作用,称得上是泽被后世。吴潜于浙东秋潦季节,在宁波郡城西南的月湖平桥之下,创建“水则亭”。亭中立一块刻有“平”字的碑石,规定城外所有碶闸均视“平”字之出没,为启闭潴泄之标准。这是最早的水文观测站之一。吴潜更是一位著名的词人,他的词激昂凄劲,慷慨悲怆,题材广泛。《四库总目提要》云:“其诗余则激昂凄劲,兼而有之,在南宋不失为佳手。”其词集《履斋诗余》,收词二百五十余首。南宋大词人吴文英曾是他的门下幕僚。他的《满江红·豫章滕王阁》是传诵一时的名作,毛泽东同志晚年研读的精选大字本古典名篇中即有这首词。但造化弄人,这么一位文韬武略冠绝一时的英才,却生不逢时。吴潜身处南宋末年,外有金、蒙强敌环视,虎视眈眈,内有奸臣丁大全、贾似道弄权,朝纲不振,可谓内忧外患,风雨飘摇。吴潜虽有经世之才,无奈壮志难酬,晚年被贾似道贬到南方蛮荒之地,竟然客死他乡,不禁让人喟然长叹。 宋理宗绍定二年(1229),吴潜与著名词人姜夔在嘉兴相会,他在《暗香·晓霜一色》词序中说:“犹记己卯、庚辰之间,初识尧章(即姜夔)于维扬。至己丑(即绍定二年)嘉兴再会,自此契阔。闻尧章死西湖,尝助诸丈为殡之,今又不知几年矣。”两大词人在烟雨楼头的相会,激发了吴潜的创作灵感,他写下了《水调歌头·题烟雨楼》,“烟雨楼”之名最早即见于这首词中: 有客抱幽独,高立万人头。 东湖千顷烟雨,占断几春秋。 自有茂林修竹,不用买花沽酒,此乐若为酬。 秋到天空阔,浩气与云浮。 叹吾曹,缘五斗,尚迟留。 练江亭下,长忆闲了钓鱼舟。 矧更飘摇身世,又更奔腾岁月,辛苦复何求。 咫尺桃源隔,他日拟重游。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