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沈敏南共写过三本医学著作,除了《中国伤寒论学发展史》外,还有人民出版社的《17种常见传染病治疗思路解析》,以及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的《中药药对190种》。 那么,《中国伤寒论学发展史》前段时间被热炒,到底
沈敏南共写过三本医学著作,除了《中国伤寒论学发展史》外,还有人民出版社的《17种常见传染病治疗思路解析》,以及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的《中药药对190种》。 那么,《中国伤寒论学发展史》前段时间被热炒,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前不久,笔者前往洪泰公寓沈敏南家中,就这件事向他本人了解情况。 沈敏南先生告诉我们,《中国伤寒论学发展史》是他四十多年前写就的一册中医研究书稿。那一时期,他对全国“中医书联合目录”中记载伤寒类疾病的主要书籍进行了研究,最早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内经》,最晚的则是1949年的相关中医书籍。文稿中,他叙述了伤寒疾病中医治疗发展史,对东汉张机《伤寒论》的版本进行了考正,并叙述了其沿革情况。他还对其他古代伤寒文献版本进行了考正,这部分内容,根据实际情况,或简述,或从略;并对遗漏的伤寒书籍进行了适当补充。全书共分五章、九节,约16万字。所研究的文献,都以成书或刊行年份安排历史章节。东汉以前的内容为第一章,主要研究《伤寒论》成书的客观因素;第二章研究东汉至隋唐时期,介绍相关的代表人物及著作;第三章研究两宋、金元时期,介绍伤寒学的研究方法;第四章为明清时期,介绍伤寒学的流派;第五章为民国时期,介绍中医领域治疗伤寒疾病的代表人物及著作。为了方便读者阅读,这本书以年代来排列姓名。 这本书的完成,也是有其特殊的机遇。20世纪70年代,浙江省中医研究所的中医专家到王店人民医院进行中医药治疗血吸虫病的研究。当时,沈敏南代表王店人民医院配合他们开展工作,双方建立了非常好的友情。省中医研究所的老师了解到沈敏南正在研究伤寒学,便将研究所有关伤寒学的藏书全部借给沈敏南阅览。沈敏南仔细阅读了100多部古代伤寒学专著后,撰写出了《中国伤寒论学发展史》。 《发展史》的序言,分别由当时的广州中医学院教授张志民和成都中医学院教授郭子光所写。张志民教授在文中说:“沈君敏南为有志之士,勤奋好学,读历代伤寒名著百余本,研究伤寒学历数十寒暑,有一定的心得。从理论与临床相结合的角度出发,编撰了《中国伤寒学发展史》一书。该书立论精当,评价公允,条分缕析,吾乐为作序。” 书稿完成时,还处在“文革”期间,出版社的出版工作基本中断。后来,杭州市医学情报研究所得到书稿,对它进行了非正规出版,没有书号,印刷完全是内部资料样式,纸张也差。当时,这本册子的印数不多,因为不是正式出版,所以在社会上流传不多。 1991年3月,《中国伤寒论学发展史》获得了嘉兴市郊区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沈敏南先生对我们讲,《中国伤寒论学发展史》被热炒一事,他也是后来听旁人说起。至于其原因,极有可能是和今年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有关。这种新冠肺炎疫情,在古代中医理论中被称为温病(瘟病),也就是传染病。东汉名医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第一部记载治疗传染病的专著,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许多中医开出的治疗处方,均是不约而同用《伤寒杂病论》中的记载方剂加减而成。中医治疗方法在对抗疫情过程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让一些人对那本未正式出版的伤寒论研究作品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对于自己一册旧的书作被炒到怎样的价格,沈敏南先生并不关心。他告诉我们,如果这本册子能够为中医界同行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早日彻底战胜疫情,那才是这本书真正的价值所在。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