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江蔚云(1914.10.19—2000.1.30),嘉善人,祖籍安徽歙县,书法家、收藏家、词人。
![]() 江蔚云喜欢画鱼 江蔚云(1914.10.19—2000.1.30),嘉善人,祖籍安徽歙县,书法家、收藏家、词人。原名禄灿,字印舸,号怀云、晚耘等。他善书善词,有“浙北章草第一手”和“词人书家”的美誉。 江蔚云的翰墨诗情,首先秉承家学,得益于父亲江雪塍。 江雪塍(1892—1962),名树棻,号勖庵,又号桐村雪子。江雪塍是西塘古镇的文化先驱,毕生潜心研究诗词、书法和篆刻,给后世留下了《舍北草堂集》《三两窠斋词》等作品。他热心地方文教事业,民国时和胞兄江积塍一起创办昭华女校,开了兴办西塘女校之先河。青年时期的他常以文会友,与蔡韶声、沈禹钟、郁佐梅、柳亚子、余十眉、李达三等有着广泛的交往,他们中的很多人是南社成员。柳亚子来西塘时,他们畅饮赋诗留下诗集《乐国吟》。江雪塍曾参与创办《平川半月刊》,宣传新文化。江雪塍曾效仿南社,创立胥社,他们意气风发、诗词唱和,前后组织过西园、栖僻园和杨氏义庄三次雅集,辑成《胥社第一集》。 1935年,平川金石书画研究社成立,弘扬书画艺术、金石文化,江雪塍为社长,成员有老一辈陈觉殊、沈禹钟等,袁道平、王慕仁等年轻人,江蔚云和二弟江载曦均子承父学,成为最初的社员。 大约在1929年,江蔚云读初二,江家迁往上海,租住在闸北宝山路上的景德里。江蔚云转入湖州旅沪中学。父亲让江蔚云临汉隶《曹全碑》,他每天到校必临,后摩《史晨前后碑》。空时,父亲还常带他参观名人书画展,从这个时候起,江蔚云深深爱上书画这门艺术。二弟江载曦去苏州沧浪亭美专学国画,江载曦后来以画蝴蝶出名,人称“江蝴蝶”。 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在日军突袭中景德里成了废墟,江家财物化为乌有,不得不回到西塘。这年秋天,经父亲好友、鸳鸯蝴蝶派作家沈禹钟介绍,江蔚云进入上海正风文学院,院长王蕴章,曾主编《小说月报》和《妇女杂志》,也是鸳鸯蝴蝶派主要作家之一,书法和词章在上海负有盛名。 当时,书法课王蕴章亲自教学,诗词是陈寅恪弟弟陈方恪授课。其他课也是名家:史学是吕思勉亲撰讲义并授课,朱香晚教小学,胡朴安教经学等。良好的学习环境,上海滩浓厚的书画氛围,丰富了江蔚云的学养,更开阔了他的眼界。 江蔚云一生酷爱书法,搜集临摹名碑法帖,尤其钟情秦篆汉隶及南北朝之碑版。青年时每日晨起临池直至中午,几十年如一日,乃至硕果累累。 他的书法,博采众长又师心独创,注重气势与神韵的有机结合,形成自己别具一格的风格。五十岁后喜作章草和今草,章草既得明代宋克之神韵,又融入古隶之笔意,有“浙北章草第一手”的美誉。纵观他的草书,纵逸跌宕、参差错落,不唯古雅且姿态横生。他的篆书遒劲宛通,古朴典雅;真书则结构严谨、笔画端庄、风格清丽;隶书浑厚朴茂,善用点画的粗细变化。晚年,他更以草之法入隶。他的隶书,极像他的为人,正直敦厚又大气磅礴。 诗词是江蔚云生活的另一大内容,他倚声填词格律严谨,崇尚雅正,作品有《阳波阁诗词》《怀人诗》存世,被老友、诗词名家郑逸梅誉为“词人书家”。江蔚云的诗词,清丽质朴、婉约动人,有些是为友人吟或友人索题的,如岳石尘、顾锡东、吴藕汀等人;有许多是题写给书画知交的,如卓士浩、邬燮元等;有写风景或闲适生活的,如春游秦淮、杭游杂咏、西园雅集、观鱼栽花、听曲看剧等。江蔚云兴起时也曾画过几幅国画,唯见几尾细鱼,为此还写过一首《自题画鱼》诗: 苹荇全无水面清,略施朱墨色分明。 老耽下笔惟从简,数尾纤鳞顷刻成。 一份闲情,一种心态,旁人读来饶有兴趣。 江蔚云是撰联集句高手,他创作了许多楹联,如“翰墨资吟兴,云泉适野情”,又如集辛弃疾句“醉里和君诗,爱将芜语追前事;病中留客饮,更把梅花比那人”,读来清新动人、才情诗意、趣味横生,书法、文学两者相得益彰,完美结合。 江蔚云广交书画界朋友。他与国内书画名家齐白石、黄宾虹、丰子恺、沈尹默等人有来往,与中国文史馆孔凡章切磋交流诗词,书画家邵洛羊曾主动提出以其画换江蔚云的字。 江蔚云也是一位收藏家,藏有邓散木、丰子恺、齐白石、黄宾虹、韩登安等名家书画及数百方印章精品。他的字“印舸”意为收藏印章之多拟可用船载。 江蔚云常年沉醉其间,朝夕揣摩、兼收并蓄,积累了丰富的艺术学养。 他热爱家乡,为古镇西塘题写了许多堂匾、桥名等,他的书法艺术,是嘉善历史上的一座丰碑。 参考资料:《词人书家江蔚云——江蔚云先生百年诞辰纪念》 中国文史出版社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