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项笃寿(1521—1586)初名笃周,字子长,又字子昌、子嘉,号少谿,又号兰石主人,别署桃花村里人家、城南耕隐。
明项笃寿万卷堂刻《二十四史论赞》 明中期,嘉兴经济已经相当发达,产生了一批富商大贾。其时,秀水项诠依靠经商迅速致富,成为旺族。凭借浓厚的财力,次子项笃寿成了著名藏书家,三子项元汴(字子京)更是以收藏蜚声全国。 项笃寿(1521—1586)初名笃周,字子长,又字子昌、子嘉,号少谿,又号兰石主人,别署桃花村里人家、城南耕隐。 据《光绪嘉兴府志》介绍,项笃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进士,授刑部主事,历兵部郎中。后因母亲年迈,就近改任南京考功郎中。母亲病故后,他又调职赴京。明万历初年内阁首辅张居正改革朝政,与大多数官员一样,项笃寿对张居正的改革不理解,屡与张居正意见不合,被贬为广东参议,遂称病辞归故里。 辞官之举成就了项笃寿的另一番事业。项笃寿是个嗜书如命的“书虫”,被世人戏称“项橐”。橐即口袋的意思,古代有“负书担橐”的成语。用“项橐”来形容项笃寿身不离书,再形象不过。项笃寿藏书始于中进士之前,在南京任考功郎时已达鼎盛,回到嘉兴时已50多岁,无官一身轻,将藏书当成了至死不渝的事业。 项笃寿的藏书许多是从项元汴处购得,项元汴开有当铺,搜集图书甚多,便将部分图书按收购价让于项笃寿。 日积月累,项笃寿的藏书日益丰富,与弟弟的天籁阁相对应,他也建了一座藏书楼,取名万卷楼,在刊印书籍时用万卷堂印鉴,从其名可一窥项笃寿藏书之丰富。 明万历年间,嘉兴万卷楼是与天籁阁齐名的图书馆,只不过万卷楼专以收藏书籍著称,天籁阁则以收藏字画古玩闻名于世。 《天禄琳琅书目》收录清宫所藏宋元以来精刻、精钞善本书籍,在千余目录中,有不少曾是万卷楼藏品,如陈宅经籍铺刊本《容斋三笔》、余仁仲万卷堂刻本《礼记》等,又如现存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南宋廖莹中世彩堂刻本《昌黎先生集》与《河东先生集》等宋刻书也源于万卷楼。 如今可在各大图书馆看到的万卷楼旧藏还有《二十四史论赞》《郑端简公奏议》,以及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所刻的《今言》《金史论赞》《郑端公奏议》《今献备遗》等。 万卷楼的地址志书不见记载,从现存项笃寿辑写的《市曹、火德二庙碑记》及朱彝尊《书万岁通天帖旧事》或可推断其位置。 《市曹、火德二庙碑记》说: 嘉兴府治之西有锦带河,河之西北隅有火德神祠。其西南隅有市曹庙。二祠东西相距不下二十丈许。历宋迄元以至今日,凡六百余岁。其所跨民居,嘉靖初为白氐之庐,寻归范氏,范归于沈,又属之于余。 《书万岁通天帖旧事》说: 子长性好藏书,见秘册,辄令小胥傅钞,储之舍北万卷楼。 可见,万卷楼应在现江南大厦对面原中山路小学西首,与位于瓶山灵光坊的天籁阁近在咫尺。 清顺治二年(1645)夏天,嘉兴被清军攻陷。在战火中,项元汴的天籁阁与项笃寿的万卷楼,尽为清兵千夫长汪六水所掠,藏书遗失殆尽,天籁阁、万卷楼毁于一旦。 到了清代,乾隆皇帝为治国之需,笼络人心。当他在江南巡访时得知天籁阁遭遇后遂作《天籁阁》诗一首: 槜李文人数子京,阁收遗迹欲充楹。 云烟散似飘天籁,明史怜他独挂名。 还在承德避暑山庄内仿建天籁阁,因此天籁阁名声日隆,而万卷楼则如蒙尘的遗珠,鲜为人知。它们在嘉兴文化史上堪称同辉双璧。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