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名士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名士 > INTRODUCE

“鸳湖放棹”时期的唐兰

2024-12-31 09:35 作者:鲍志华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唐兰先生诞生于嘉兴外月河秀水兜,在嘉兴度过了青葱年少的二十年岁月。 先生晚年写有七律一首,诗赠同学兼同乡朱瘦竹先生,诗云,七十八年一瞬间,休嗟无术驻童颜。鸳湖放棹春常在,雀墓寻陶步未艰。茗饮南乡当有待,笔耕北国未曾闲。平生险处看来惯,且说高

  唐兰先生诞生于嘉兴外月河秀水兜,在嘉兴度过了青葱年少的二十年岁月。

  先生晚年写有七律一首,诗赠同学兼同乡朱瘦竹先生,诗云,“七十八年一瞬间,休嗟无术驻童颜。鸳湖放棹春常在,雀墓寻陶步未艰。茗饮南乡当有待,笔耕北国未曾闲。平生险处看来惯,且说高峰尚可攀。”诗的颔联,唐先生回忆了青少年时期的生活,读书、学医、行医之余,常去“雀墓寻陶”“鸳湖放棹”,生活过得丰富多彩,充满情趣。

  唐兰先生出身贫寒,并非世家子弟或者官二代、富二代,那时也没有什么兴趣班、补习班,读书求学也没有买学区房和摇号等烦心事,他没有名校高学历、高学位,也没有出国留学。他能成为一代宗师,完全依靠刻苦的自学和异于常人的顽强地向学术高峰攀登的毅力。

  先生父亲唐熊征又名张熊征,是一位从江苏流浪至浙江嘉兴谋生的孤儿。据现存史料推测,唐熊征生于1875年,他祖籍江苏无锡农村(一说苏北盐城农村),幼时父母双亡,孤苦无依,八岁左右只身流浪到嘉兴,当年正是许瑶光复任嘉兴府的时候,许氏为复兴嘉兴,在绍兴、苏北等地广招移民。唐熊征流浪至嘉兴后,衣食无着,夜宿春波门城门洞,白天在宣公桥、狮子汇码头等处帮人推车挑担拾垃圾,赚几枚铜板,艰辛度日。他幸逢一位姓张的商人(已佚其名,本文尊称其为张公)收留做学徒,后收为义子改姓为张,生活方得安定。

  张公中年丧妻,膝下无后(又有一说,张公有一女,后招唐熊征为婿,即唐兰生母),以在北丽桥、塘湾街船码头、东门狮子汇渡口等处卖水果、南北坚果等为业。张公在推车挑担或设摊买卖,尤其是上下高坡陡路时,常遇一小男孩帮助推车看摊,张公见其聪明伶俐,勤劳诚实,常接济于他,不久便把他带回家中。这个男孩便是唐熊征。他识文断字,在童年时可能念过私塾,长大后跟着张公学做贩卖水果的生意,渐成张公的得力助手。据说唐熊征写得一手好字,精通珠算,“斤求两、两求斤”,算盘珠拨得飞快神速,算得不差分毫,甚得张公喜爱。

  张公在嘉兴城内丁家桥项家巷(也称项家漾)有一房产,这幢砖木结构二层楼旧式民居,是张公与唐熊征在嘉兴的栖身之处,也是唐兰刻苦攻读的旧居,即后来的“景兰医院”旧址。唐兰在嘉兴能“鸳湖放棹”“雀墓寻陶”……全仰仗其父母及张公的辛勤哺育和无私奉献。

  回头来说唐兰晚年这首诗,即本文开篇所提到的七律,在流传中出现的异同处。这首诗在拙作《唐兰新传》(浙江大学出版社2022年10月出版)中记述的诗句是“茗饮南乡当有诗”,笔者当时依据的是嘉兴市政协学习和文史资料委员会编的《嘉兴文史汇编》(当代中国出版社2011年1月)第四册中收录的朱瘦竹《唐兰与我的赠答诗》一文。《唐兰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11月)第12卷第148页也收录了此诗,题目为《与朱瘦竹唱和诗两首·一》,诗句是“茗饮南乡尚有诗”。笔者另在朱瘦竹的《我与唐兰》一文中,却发现该诗句是“茗饮南乡尚有待”,题目是《寄朱瘦竹,同乡同学又同年也》。另据周荣先撰写的《嘉兴唐兰致朱瘦竹函及其他乡贤》一文,也提到唐兰友人许明农曾以行草抄录了唐兰这首七律,题目是《唐兰寄朱瘦竹,同乡同学又同年》,该句是“茗饮南乡当有侍,笔耕北国未曾闲”。诗的末句也有“尚可攀”与“尚有攀”两说。

  一句诗出现了多个版本,笔者与市诗词楹联学会于能会长切磋。他从古典诗词谨严的格律角度出发,认为颈联的诗句应是“茗饮南乡当有待,笔耕北国未曾闲”。这是一首仄起式的七律,颈联首句尾字必须是仄声,即诗中的“待”字。而“当有诗”“尚有诗”中的“诗”字是平声字。此处尾字若是平声字,那是严重犯规,可以说这都不是一首七律了。但若是“当有待”,则整首诗无一处出律;另外为什么是“当有待”,而不是“尚有待”?于能说,那也是因为按格律的要求,此诗颈联第五字的位置必须是平声字,而“当”是平声字,“尚”是仄声字。众所周知,唐兰先生是国学大师,他对诗词格律是烂熟于心的,所以应无可能错写。总之,由于繁体字的“當”与“尚”、“待”与“詩”字形相似,所以鲁鱼亥豕,“当有诗”“尚有诗”“尚有待”可能是在传抄、出版过程中出现的讹误,我采纳于说。

  唐兰与朱瘦竹都是嘉兴人,少年时同学于浙江省嘉兴乙种商业学校,经常在一起品茶写诗。后来唐兰求学于无锡国专,成一代学术宗师。朱瘦竹则一直在江浙一带工作。1977年,两位分别数十年的少年时的好友有了书信往来。唐兰去世之后,其子唐复年曾到嘉兴拜访过朱瘦竹。

  从诗中可知,先生早年在嘉兴生活时与朱瘦竹等经常结伴穿过东门春波门城楼,经过宣公高桥,沿着甪里街来到郊外雀墓桥、南河沿、胥山等地,在一片片蛮荒之地,古墓葬里挖古陶片。沿途连奔带跑,谈笑风生,是何等的旷放;有时他和小伙伴们在狮子汇渡口登上南湖游船的船头与船娘论古说今,在烟雨楼上畅谈理想信念,是何等的奔放;他在南湖边的勺园品茗,面对着精巧的楼台高阁,曲径通幽、名花异草,他们论诗作画,是何等的豪放……

  唐兰先生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是个文质彬彬,夜以继日地刻苦攻读,“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当年的《申报》上有一篇讲述先生在无锡国专读书时“少年淘气”的文章,讲述先生种种稀奇古怪的趣事,笔者在《唐兰新传》中有专门的章节叙述。可惜的是笔者在档案局闭门苦修《申报嘉兴史料》及《集萃》时竟然没有收录这篇文章,也没有收录先生在《申报》上刊登的有关景兰医院的广告图文,对于这个疏忽和失误,笔者深感歉意。青少年时期,唐兰先生的“少年淘气”,使他在去无锡就学前后有了强壮的体魄、乐观开朗的性格,养成了自由独立之精神,才能勇敢地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