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名士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名士 > INTRODUCE

陈龙正:以身殉节的明末理学家、慈善家

2025-01-18 15:13 作者:沈怡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1585年,陈龙正出生在嘉善,字惕龙,号几亭,父亲陈于王曾任四川按察使、福建按察使等,是明万历年间的“循卓名臣”。



陈龙正信札

  1645年,清军攻陷南京,南明弘光朝覆灭。在得知好友刘宗周殉明后,60岁的陈龙正落泪长叹:“死如念翁(刘宗周),倒也干净。”已经重病的陈龙正当即决定不再进食汤药与食物,殉节而终。

  1585年,陈龙正出生在嘉善,字惕龙,号几亭,父亲陈于王曾任四川按察使、福建按察使等,是明万历年间的“循卓名臣”。陈于王好友袁了凡很欣赏陈龙正,赞他“孝思最深,所至不可量”。

  陈龙正幼时曾寄籍苏州吴江,拜东林党领袖高攀龙为师,对“身心之学”颇多兴趣。1621年,36岁的陈龙正乡试中举,归复原籍嘉善。这时的陈龙正也明确了人生理想,“明善以自治,自治以治人,治人则必旁通乎古今事物之变”,他认为学者应该肩担治平天下的道义,并积极参与社会与政治事务才能完善自我修养。1634年,已经49岁的陈龙正考中进士,因有守部三年的见习期,陈龙正告假返回嘉善。

  以匡济天下为己任的他,对家乡利弊诸事都躬行实践,与地方官往来频繁,自觉作为民间与官府的沟通者,积极参与家乡诸事。

  1637年,朝廷任命他为中书舍人,在任上数年,陈龙正屡上奏疏。从弹劾东厂祸乱到建言皇帝“慎刑省罚、重视人命”等,他无惧党争而好言事的性格,并不受喜,“侧目公者,十人而四五矣”,以致仕途蹇塞。对明末晦暗朝政的心灰意冷,使得陈龙正屡求致仕,回到家乡,在服务地方中去实现“平天下”的政治抱负。

  早在1631年,还是举人的陈龙正就在嘉善建立同善会,推行救灾和慈善活动。所谓“同善”,陈龙正的解释是“舍者为善、受者亦善,方是同善”“行者亦善、闻者亦善,方是同善”。晚明土崩瓦解之际,政府功能减弱,天灾人祸频现。陈龙正以同善会为平台,承担起挽救社会危机的责任,成为当地民间灾荒救济的主力。在前人救荒思想的基础上,陈龙正根据时局变化和救荒实践,形成救荒理论。他在救荒专著《救荒策会》中用“论曰”的形式详尽阐述了救荒主张,例如“一方富室救一方贫民”——通过调查划区,“每区推一乡绅主之……逐村编写姓名,兼载贫富。除富户外,就中暗别极贫、次贫二等……”分区让富室发粮赈济、接济贫户。

  在同善会运行过程中,陈龙正逐渐完善会章会规,比如确定聚会的主会者和日期、征募捐款、聚会程序、救助项目、济贫活动、公布开支等,严格按照章程和计划实行。而陈龙正作为主事人,在同善会召开集会时积极进行演讲,号召富人捐钱捐粮行善积德,劝告贫民善言善行以避厄运,用劝人向善的理念,减少政局动荡和贫富差距带来的不安定因素,对乡村社会稳定起到很大作用,使得嘉善在明末饥荒灾疫中没有出现大的社会动荡。

  同善会日趋成熟的运作模式,直接有效地拯救众多处于困境中的人,陈龙正在1641年冬第40次会讲中说:“这会自壬申春行起,至今年辛巳冬,整整十年,初时受济者不过数十人,今已增至三四百人。”

  同善会济贫事业的发展壮大,成为中国民间慈善团体的代表,是当时影响最大的慈善组织之一。

  陈龙正组织同善会的同时,积极参与地方事务。作为地方上威望高于县令的士绅领袖,陈龙正对国家刑罚与州县吏治、基层实践,都表达过或宏观或具体的观点。陈龙正将刑罚与礼教等同,认为法律应该是行善政、尽仁义的辅助手段。救荒时要严防贪官和奸民,对其他原因入狱、罪行较轻的人,则主张宽恤,尽量少逮捕以安民生,对牢中服役之人不应虐待。

  陈龙正认为执政者要“恤刑好生”,出于对生命的尊重,他反对刑用重典。这种立法思想源于儒家“仁”“礼”思想,而“恤刑好生”“珍重生命”,则体现陈龙正朴素的人权观念。在陈龙正的法律理想中,还有个特点是制约君权,也就是国家职权要有明确分工,他的这种理念打击了“君臣父子”的传统架构,隐隐呈现现代法治社会的雏形。

  陈龙正以传统士大夫的身份,身处明末的危机旋涡,始终以积极、入世的态度去面对,他用一生践行学者要为万世开太平的理想信念。陈龙正死后,被嘉善官民共同奉入魏塘书院六贤祠。

  参考资料:程彩萍《陈龙正荒政思想初探》、谢艳霜《陈龙正理学思想研究》、邵婵《陈龙正法律思想研究》、王卫平《桑梓情深:陈龙正的救荒思想与实践》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