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伊人本莲性 乾隆关于陈书画作的诗有40余首,这些诗不仅赞美陈书的画技,更赞美陈书的人品。二次南巡时,乾隆为陈书《荷花》画题诗: 濯涟色不妖,微露香都净。 能底神韵传,伊人本莲性。 前两句引用北宋周敦颐《爱
伊人本莲性 乾隆关于陈书画作的诗有40余首,这些诗不仅赞美陈书的画技,更赞美陈书的人品。二次南巡时,乾隆为陈书《荷花》画题诗: 濯涟色不妖,微露香都净。 能底神韵传,伊人本莲性。 前两句引用北宋周敦颐《爱莲说》中描写莲花的意思,赞扬莲花身处任何环境都能高洁无瑕的品质,后两句指出能将荷花的品质神韵画出来,是因为画家本人也有莲花的本性,对陈书的人品给以高度评价。在为《萝卜霜菘》画的题诗中,从画意伸出“咬得此中无限味,写将清白示儿孙”的议论,再次赞赏陈书以清贫清白教子传孙的家风。 乾隆作为一位书画鉴赏行家,在诗中高度赞赏陈书的画技。对陈书的一幅《长松图》,乾隆三次题诗。第一次题: 擘画长松三百年,真松窗外绿参天。 两翁不识谁兄弟,照影疑如立镜前。 诗中风趣地将画中之松与窗外的松树相比,认为两松就像双胞胎兄弟一样,就像镜子反照一样,难辨真假,指出其画的逼真传神。在为《溪山清远》画的题诗中,乾隆看着画面意境的清幽旷远,觉得“不须摇拂凉生席,饶有吹来林下风”。 陈书有许多模仿前人画作的作品,但是,在乾隆看来这些画作不光光是模仿其形,而是得其神,有个人的独特创造在里面。在题陈书仿元代画家王蒙一幅画的诗中赞她“老人岂是师王者,自有心中天地师”。乾隆算得上是陈书的知音,看到了陈书画中的意蕴。 ![]() 陈书梅鹊图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