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耕织图诗屏宛在 乾隆二次南巡时,有嘉兴士人献《耕织图》,钱陈群在上面题写了赵孟頫的诗,制成诗画屏,置放在烟雨楼。 关于耕织图,最早出现于南宋。中国是农业国,历代帝王十分重视农业,每年亲自举行农耕仪式。
耕织图诗屏宛在 乾隆二次南巡时,有嘉兴士人献《耕织图》,钱陈群在上面题写了赵孟頫的诗,制成诗画屏,置放在烟雨楼。 关于“耕织图”,最早出现于南宋。中国是农业国,历代帝王十分重视农业,每年亲自举行农耕仪式。元代赵孟頫也有图和诗。 清朝康熙南巡时,见到《耕织图诗》后,感慨于织女之寒、农夫之苦,传命内廷供奉绘制耕图和织图各23幅,并每幅制诗一章,置于宫中。 乾隆在烟雨楼看到后,当即赋诗,其中写到:“自宜春夏秋冬景,何必渔樵耕牧图。”意思是南湖风光自然天成,一年四季,无论春夏秋冬,总是景色宜人,何必再加上人工的点缀装饰呢。在此句下,乾隆有一个自注:“士民有陈《渔樵耕牧图》者,故戏及之。”说明这并非是批评,而是开了个玩笑。事实上,乾隆对此并不生气,而是一再赞扬此图此诗对自己有警示作用。 他第三次南巡时作诗道:“耕织图诗屏宛在,不殊惇史惕深宫。”看着这幅《耕织图》诗屏,犹如看到真诚敦厚的教诲,使深宫中的人知道民间疾苦和稼穑的艰难。第四次南巡时钱陈群已去世,犹写下《观钱陈群赵孟頫<耕织图>诗屏题句》: 侍臣归老此居停,烟雨楼中书素屏。 悉我重耕还重织,岂其如画竟如铭。 深惟衣食求民谟,讵知湖山悦性灵。 《无逸》尔知曾染翰,喜兹金镜效张龄。 乾隆将此屏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提醒自己重视耕织,并声称南巡为的是关心百姓民谟,不是光为了“悦性灵”。末两句更用典,将钱陈群此图比作贤明宰相的“金镜”。《无逸》是《尚书》篇目,教导君主不要贪图安逸,提出:“君子所其无逸。知稼穑之艰难。”张龄是唐玄宗时丞相张九龄,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张九龄为中书令时,天长节百僚上寿,多献珍异,只有九龄进《金镜录》五卷,言古今兴废之道,上赏异之。后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任相,不久发生“安史之乱”,唐王朝开始走下坡路。 后两次南巡,乾隆看到诗屏,总要怀念钱陈群:“一读钱家书赵句,伧然弗忍更徘徊。”“何殊庚子滮湖上,屏展陈群书对时。”乾隆看到屏,告诫自己:“底论南吴及北塞,敢忘后乐及先忧。”不忘范仲淹的“忧乐”观。 ![]() 陈书荷花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