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民间故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专题故事 > 民间故事 > INTRODUCE

长虹卧波

2025-10-08 13:35 作者:王金生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一个大拱,左右两侧各携手一个小拱;排得整整齐齐的石壁,南北各伸出十二只耳朵;静静地横卧在水波之上,就像降临于俗世的空中彩虹。这就是你吗,高大、巍峨、屹立数百年不败的长虹桥? 秀洲无大山。这一块块厚重的条石从哪里来?又是怎样堆上去的?于是乎,

  一个大拱,左右两侧各携手一个小拱;排得整整齐齐的石壁,南北各伸出十二只耳朵;静静地横卧在水波之上,就像降临于俗世的空中彩虹。这就是你吗,高大、巍峨、屹立数百年不败的长虹桥?

  秀洲无大山。这一块块厚重的条石从哪里来?又是怎样堆上去的?于是乎,各种猜测演绎成一则则神话传说。

  有人说,某天中午,天空中乌云密布,四野里狂风大作,一名饥肠辘辘的游方胖和尚,托着钵来到一宿庵的对岸。庵里传来一阵阵饭香,他很想前去,但滔滔运河水拦阻了他的去路。河面上,一条小小的渡船载着三四个人在风浪里颠簸着,随时有发生侧翻的可能;河的两岸,各聚集着十几个等候渡河的乘客。面对此情此景,胖和尚的心里有些急了。

  就在此时,河面上游来了一只鸭子,胖和尚的脸上露出了笑容。突然间,他挥起手臂,伸出右手中指往前一点,鸭子瞬间变成了一座高大的三孔石桥。说来也真奇怪,就在鸭子变成大石桥的瞬间,四野里的风停了,运河里的水变得平静了,天空中出现了一道五彩缤纷的彩虹。“有桥咯!有桥咯!”“快过桥啊快过桥!”喧闹声把庵里的和尚和镇上的客商及附近的村民都招来了,而那刚走到桥顶的胖和尚却突然不见了。从那时到现在,长虹桥就一直矗立在大运河上。

  又有人说,某年某月的某一天,一位瘦骨嶙峋的道士风尘仆仆地来到了运河边,他很想渡河到对岸去办事,但河面上没有一只来往的船。怎么办呢?面对着汹涌的河水,他坐在塘岸上苦苦思索着。突然间,他面露微笑地站了起来,掸了掸道服上沾着的泥土和灰尘,随即,他又弯下了腰脱下一只鞋子,往运河里用力一扔,呵,奇迹出现了:那鞋子在空中划出了一个弧度,瞬间变成了我们今天还在走的长虹桥……

  小时候,在星星缀满夜空的晚上,我最爱与父兄辈的人挤在一起,听他们的“天方夜谭”。那个时候,我多么渴望我能遇上一位胖和尚或瘦道士,因为还有好多河流上没有桥,如果我能遇到其中的一个,我便会央求他再变出几座石桥来。

  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面对着老百姓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正在督修运河石塘的嘉兴知府吴国仕,在奏得朝廷同意后,开始动工兴建长虹桥。为保证石砌塘岸和长虹桥的质量,不管严寒酷暑,他都躬身而为,几乎丈量了每一块从异地购买来的石料。为解决大石块的运输问题,他教给当地人“石头载船”的方法,也就是把大石块绑在船底,利用水的浮力来减轻船的负荷;为解决大石块往上搬运的重力问题,他又教给施工人员“堆土法”,即桥需要建多高,土就堆多高,逐层向上堆,直至桥建成。这样,在历经十一个寒暑之后,长虹桥终于于天启元年(1621)竣工。据说桥建成后,多余的石料全部被运到七里湾的东岸,后来也就有了乾隆皇帝龙舟被搁浅、敕命雕琢神船送给刘猛将庙的传说。

  另据民间相传,在大家讨论兴建长虹桥之前,小桥港南岸寿生寺内的一位老和尚,与当时的吏部尚书、首席宰相申文定是幼时同学,他力劝文定公助成这件美事,文定公满口答应。不幸的是,桥还没有建成,文定公便离开了人世。后来,长虹桥落成后,里人用修筑长虹桥时的那些架木重建了寿生寺,并给文定公立了牌位。

  至于“走长虹桥可以封侯拜相”这一说,好像并不是空穴来风。王江泾镇自古以来就是一块风水宝地,运河之水滋养了两岸的居民。据史料记载,自宋至清,王江泾镇曾出了三百多位名人,进士近六十人,其中明清两代超一半。在这些名人之中,不乏近侯近相之辈。生活在清末的陶模,是历史上王江泾乃至嘉兴境内最大的官员,官至两广总督兼南洋大臣。他从小就生活在长虹桥畔,与长虹桥结下了不解之缘。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