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二、 海宁,乡间皮影 北宋末年,金兵攻陷汴京,这座昔日翡翠流光的城市,一夜之间铁蹄声声兵旗猎猎。皮影艺人的演出道具、伴奏乐器、皮影造型,因惊慌而四处飞散。是战争和亡国使皮影这株瑰丽的花朵得以四处绽放。
二、 海宁,乡间皮影 北宋末年,金兵攻陷汴京,这座昔日翡翠流光的城市,一夜之间铁蹄声声兵旗猎猎。皮影艺人的演出道具、伴奏乐器、皮影造型,因惊慌而四处飞散。是战争和亡国使皮影这株瑰丽的花朵得以四处绽放。乱世中的皮影艺人更加懂得生存之道,如何让新鲜的技艺躲过战火的蹂躏成了他们不舍的人生追求。由此开始了他们世代颠沛流离、走南闯北的一生。 强悍的女真族掳了部分影戏艺人到了尘土飞扬的北方,由此形成北方影戏;一部分影戏艺人则避靖康之乱西出潼关,在各地扎根繁衍而成西部影戏;另有艺人随宋都南迁移居江南而成影戏中南一脉。 1127年2月,逃难之中的南宋王朝,仍不忘携带百戏技艺到宋都临安(今杭州),而皮影即为其中之一。应该感谢他们在危急避难之中,在偏安一隅之时,仍不忘寻欢作乐。南宋时期杭州的皮影较之汴京时期更为兴盛,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中记载了南宋临安“镟影戏”的专门行业组织“绘革社”。所谓绘革派,即不重雕刻,重彩绘是也。影偶也由北宋时的“素纸雕簇”,改为“羊皮雕形”。 ![]() 三代皮影世家的老艺人徐二男可用抑扬顿挫的“长腔”演绎出两百多个栩栩如生的皮影戏人物。 海宁因地近杭州,车船往来十分便捷,故皮影戏很快传入海宁境内,在当地非常盛行。如今,皮影戏在海宁已有八百余年的历史了,仍保存古代南宋绘革派遗风。海宁皮影的雕刻,所用皮料为优质水牛皮或羊皮,一番加工后使皮料透明如膜,然后用刀具刻凿出人形,予以染色描绘。每一个人物分为身、首、四肢各部分,再连缀起来,用木杆操纵便能活动自如了。一般女性或儿童的物象用细皮,武将或莽汉用粗皮。着色时根据不同的人物和服装施以不同的色彩。为防止其颜色脱落,需在皮影上罩一层清漆。影人造型别致,人物形象采用侧面造型,除个别用于武打的人物是两只胳膊,两条腿分开,其余均为一只胳膊,两腿并置不分开,然而表演时却四肢灵活,性格鲜明,有夸张、变形、单纯、艳丽之风。这与其精巧的做工不无相关,其制作精美,单线平涂,重彩绘,少雕刻,具有水乡剪纸朴素鲜明的风格。其说白用地方方言,唱腔保存了我国明代四大声腔之一“海盐腔”的成分,另一主要唱腔为“弋阳腔”,并夹杂着地方戏曲以及山歌调、采茶调等民间小调。弋阳腔是一个十分古老的音乐唱腔,《古盐官曲》中“艳说长安佳子弟,薰衣高唱弋阳腔”讲的便是海宁的皮影戏。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