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春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春秋 > INTRODUCE

蚕桑丝织民俗保护的“三重门”(4)

2012-07-06 10:03 作者:朱梁峰 朱弼瑜 沈志成 来源:嘉兴故事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精神民俗】 蚕桑之根亟需甘露 东君致意待神天,祈求马鸣王菩萨有灵验。 保东君,每年间,看养好花蚕。 四眠多顺意,每筐廿分宽。 龙蚕胜,喜心欢,四级福寿全。 这是流传于桐乡一带的长篇蚕歌《马鸣王蚕花》的最

  

  【精神民俗】

  蚕桑之“根”亟需“甘露”

  

  东君致意待神天,祈求马鸣王菩萨有灵验。

  保东君,每年间,看养好花蚕。

  四眠多顺意,每筐廿分宽。

  龙蚕胜,喜心欢,四级福寿全。

  

  这是流传于桐乡一带的长篇蚕歌《马鸣王蚕花》的最后几行。在这首700多行的“蚕花史诗”中,洋溢着当地蚕农浓厚的心理信仰。他们通过这样的祭祀和演唱,来祈求风调雨顺,蚕茧丰收。

 

  而如今,对大多数农户家庭来说,养蚕只是“带带过”,年轻人更青睐于外出打工,曾经因为蚕桑生产地位而生的各种信仰、风俗也悄然沦为“封建迷信”,渐不可寻,曾盛极一时的蚕桑生产民俗也随之趋于濒危。

  面对现状,与会的专家均认为并不理想。

  经济对民俗的冲击,拆迁对民俗的破坏越来越明显,所有的原生态文化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边缘化的趋势。

  桐乡市文化馆研究馆员徐春雷,几十年来一直从事着蚕歌收集整理的研究,采集民间蚕歌,真实地记录下了桐乡蚕农几千年来的蚕桑生产、习俗形态和文化内涵。由于旧时的饲养方式落后,完全依赖经验和自然条件,蚕农不得不依靠蚕神马鸣王的庇佑,于是对蚕神的信仰贯穿于整个养蚕过程。在每年春蚕饲养前夕的清明节期间,桐乡芝村、含山、双庙渚等地都会举办以接蚕神、谢蚕神、接蚕花、撒蚕花、轧蚕花、踏白船等祭祀活动为主的蚕花庙会,并吟唱《马鸣王宝忏》等蚕歌。

  杨秀认为,这些民间信仰是蚕农精神生活的重要部分,而不能简单地归类为封建迷信。杭嘉湖地区祭祀的蚕桑之神,有马鸣王、马头娘、蚕花娘娘等,但最普遍的是对“马鸣王菩萨”的崇拜。正是依靠这些原生态的蚕桑民俗、蚕桑丝织技艺和丝绸文化,孕育出了嘉兴地区民间文学、戏曲、信仰等多种多样的文艺形式,拥有鲜明的江南文化特色,丰富了文化多样性。

  在顾希佳看来,蚕桑的物质生产方式,对杭嘉湖一带人们的精神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蚕桑生活民俗”在历经4000余年之后,终于成为了这一带的“标志性文化”,对于民众的集体性格和共同气质的形成举足轻重,人们把蚕花当做他们的精神支柱,最终成为这一带民众的“根”。在如今的语境之下,蚕桑之“根”还留有土地,却急需一场“甘露”。

  上海社科院研究生张秋红说,这些民俗是在农业社会的特定环境下产生的,人们依从自然的规律从事生产劳动,人与人之间因血缘关系和天然情感紧密联系在了一起,能体现人与神、人与天地万物圆融一体的生存状态。因此近年来原生态歌舞、原生态旅游如此火爆也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追求真实淳朴的自然状态,是返璞归真的一种表现。(题图为桐乡洲泉蚕花会上的“高杆船”表演)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