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春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春秋 > INTRODUCE

《嘉兴藏》重归记(3)

2012-11-17 18:37 作者:陈苏 袁培德 来源:未知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嘉兴藏》故宫博物院馆藏底本 万历十七年,《嘉兴藏》在五台山开刻。紫柏往来于江南和五台山之间。主持刻印的除了密藏道开、幻余法本,还有一个关键人物幻居真界。据《径山志》记载,此人是槜李人,也就是嘉兴人。



《嘉兴藏》故宫博物院馆藏底本

  万历十七年,《嘉兴藏》在五台山开刻。紫柏往来于江南和五台山之间。主持刻印的除了密藏道开、幻余法本,还有一个关键人物幻居真界。据《径山志》记载,此人是槜李人,也就是嘉兴人。

  四年后,由于五台山气候寒冷,刻印地迁往径山。几经迁移,近四十年的时间是在径山,这是刻经环境相对稳定、进展最快的阶段。在刻印工作南迁后,主持刻经的道开便立下规矩:“径山藏板不许发经,楞严发经不许藏板。”嘉兴楞严寺作为大藏经的发行流通场所,与大藏经结下了不解之缘。崇祯六年前后,藏经的主刻场由径山迁往楞严寺,楞严寺不再仅是装订流通的场所,而成了新的刻经地。

  在嘉兴藏的刻印过程中,陆光祖和冯梦祯两位嘉兴人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他们不仅参与发盟、出资赞助,还捐资协助紫柏大师修复楞严寺,作为印造流通《嘉兴藏》的经坊。刻印期间,陆光祖亲自到五台山护法,被当时的人们称为“五台山第一护法大臣”;冯梦祯则首倡复议,数次提出藏板于化城寺,最后被采纳。另外,冯梦祯热心参与经藏的校勘工作。

  除此,还有不少与嘉兴相关的人在刻藏过程中留下了痕迹。清兵入城之时,当时楞严寺住持性琮禅师独自护卫经藏,身受重伤,使大藏经免受荼毒。康熙初年,灵耀禅师继性琮禅师之后补刻经书、流通,再把流通的资金用来刻经。

  明万历元年倡议、十七年开刻,至康熙末年全藏大体完成,但据学者考证,刻经工作至少一直延续到清嘉庆年间(裘樟鑫认为在道光年间,刻印工作还在继续。龚自珍到嘉兴瞻拜紫柏、藕盖大师法像,见到楞严寺讲主逸云仍在镌刻明人《楞严宗通》,这也是大藏经的其中一部)。两个世纪两个朝代,历经政治风云和战乱之灾,历经经费磨难和人事更替,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终于刻印完成。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