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春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春秋 > INTRODUCE

烟雨楼及其楼址考(二)--宋元时期的烟雨楼(5)

2013-01-02 15:22 作者:于能 沈永林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烟雨楼在整个元代都默默无闻,直到元末至正四年(1344)大画家吴镇在晚年画《嘉禾八景图》时才重又提及烟雨楼这三个字,吴镇是这样解释他画的春波烟雨一景的:在嘉禾春波门外,旧日高氏圃中烟雨楼。高氏是谁,已经


  烟雨楼在整个元代都默默无闻,直到元末至正四年(1344)大画家吴镇在晚年画《嘉禾八景图》时才重又提及“烟雨楼”这三个字,吴镇是这样解释他画的“春波烟雨”一景的:“在嘉禾春波门外,旧日高氏圃中烟雨楼。”高氏是谁,已经无可考。光绪《嘉兴府志》说,“高氏,未详何时人。据(吴)仲圭题,则当在宋元间也。”在图中,高氏烟雨楼就画在现在春园一带的湖滨位置。又,按文中语气,吴镇在画“春波烟雨”的时候,高氏圃中烟雨楼早已经废圮,不然不会说“旧日”两字。因此,一三四四年,吴镇作画的时候,如果高氏圃中烟雨楼尚在,他绝不会那么写。这只能再一次说明,在元末以前,高家花园里取名也为“烟雨楼”的这个楼台也已经荒芜了。

  那么,此后的地方志又为何说嘉兴烟雨楼一直到吴镇画《嘉禾八景图》十三年之后的元至正十七年(1357)遭遇杨苗之乱后,才终遭毁弃呢?合理的推测是,吴镇画的烟雨楼,就像吴镇自己说得明明白白一样,这是高家花园里的烟雨楼,而非宋代王希吕的烟雨楼。否则吴镇何必在“烟雨楼”前加个定语“高氏圃”。而王氏烟雨楼是与五代时期的烟雨楼故址一脉相承的,前文已经说明,它在宋元之际战乱中,早已荒废(或者成为流民所居也未可知)。所以,在整个元代名都不彰显,乃至被高家人夺其名来称呼自己花园里的楼阁。

  关于烟雨楼在宋元期间的这一段历史,光绪《嘉兴府志》有一段清人做的考证:

  (烟雨)楼自王希吕重建以后,尝为柳氏园。潘师旦得之,为会景亭。吴仲圭云“春波门外旧高氏圃中有烟雨楼”,后废为三教堂。元即其地为宣公书院,兵后,移书院入城,又改为三贤祠。盖楼初建在湖滨,与春波门相近,故嘉兴八景有春波烟雨之目。自元以后,废兴不一。嘉靖中,太守赵公重建时则已在湖中矣。

  就是说,王希吕重建烟雨楼后,这座江南名楼又曾经属于柳家的园林,后来在南宋时期曾担任过秀州知州的潘师旦构筑其名园会景亭的时候,柳氏园又归了潘师旦。烟雨楼自然也归属潘师旦的园子了。这段考证文字基本上符合大多数的史料记载,而且烟雨楼“自元以后,废兴不一”也是事实。但是古人不像当代人,因为印刷术的发达而使读者很容易亲眼得见名画的真相,所以晚清的编志者受吴镇文字的影响而将“高氏圃中烟雨楼”和“三贤堂”之间的关系搞乱了,错误地认为此后的高氏圃就是早先的柳氏园、会景亭,它和以后的三教堂(即三贤堂)都在同一地方。然而,我们现在只要直接面对吴镇的名画《嘉禾八景图》,马上就真相大白:高氏圃和三贤堂(光绪《嘉兴府志》写成三贤祠)是不在一处的!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