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春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春秋 > INTRODUCE

我的嘉兴记忆:大营桥(2)

2013-04-02 08:51 作者:陈建华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今天的中山路,贯通嘉兴城之东西,已成为嘉兴的坐标。以往的中山路虽说也是嘉兴城里的一条大街,但整条街从今天的中山东路桥下到戴梦得购物中心,长约千米的长街上也不过几十家大大小小的店铺。倒是大营桥头,从解



  今天的中山路,贯通嘉兴城之东西,已成为嘉兴的坐标。以往的中山路虽说也是嘉兴城里的一条大街,但整条街从今天的中山东路桥下到戴梦得购物中心,长约千米的长街上也不过几十家大大小小的店铺。倒是大营桥头,从解放初期到六十年代初,十余家小店铺让大营桥头热闹非常。

  桥西一家糕团店,没有店名,店主姓丁。一开间门面的房子紧贴着大营桥从街面直到河边。糕团店里卖的糕和团子,有肉馅和猪油豆沙两种,五分钱一只,后来要粮票了,再收一两粮票。刚刚出笼的肉团子,热气腾腾,咬一口皮子,滴糯烂软,再吮一口,透鲜的汁水直灌口中,鲜美无比。虽然好吃,但那时五分钱一只的团子也不是想吃就能吃的,只有考试成绩好时,吃一只团子或吃一块肉糕,算是父母亲的一种嘉奖。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店里又增加一种用山薯做的糕,不用粮票,三分钱一块,我到三中读书,早晨总会买两块当早餐。团子店西面是一家洋铅店,再西有箍桶店、弹棉花店、收废品店、煤球店等。孩童时,到大营桥头去玩,总爱到这几家店里看店里师傅的劳作,特别是弹棉花,听着那“砰砰砰”的响声,看着那蓬松的、雪白的飞絮,感到很好玩。桥东面一家惠方茶馆店,三开间门面,五十年代中叶,茶馆店停开,后来成了杏花村酒酿店的作坊,走到大营桥头,一股酒酿的甜醇和芳香扑面而来。那时,一块形似扇面,长八九厘米的酒酿,只卖六分钱再收二两粮票。再东面是一家理发店,店主是一位姓徐的老头,背微驼,态度很和蔼,小孩理发一角二分,大人一角六分,店里还备有连环画,等候的时候还可看小书,小时候我就喜欢去他店里理发。理发店隔壁是一家烟杂店,店主是一位深度近视眼,经营糖果蜜饯等物品。大营桥下的少年路口东侧,解放初期有一家大饼油条店,还卖肉包子、烧卖。还有一家卖水果和蔬菜的摊子,摊主姓陈,以后进入了蔬菜公司。路西一家木匠店,店主叫阿荣。那时没有锯板机,一根圆木要锯成木板,先要把圆木固定在一根木头柱子上,两个人在两头拿一把长锯一来一往,半天也锯不好,倒是吸引了不少附近居民的观看。除此之外,大营桥周围还有裁缝店、酱油店、米店、煤球店等店家。有这些店的存在,再加上周围的居民,大营桥头已经很热闹了。尤其是当时嘉兴各种群众集会游行都在中山厅(即嘉兴人民广场,今天戴梦得的位置)举行,无论游行队伍是向东直走中山路,还是走中山路再折少年路,大营桥头都是必经之处。从大营桥上居高临下,观看游行一览无余,因此,每次游行,大营桥头都挤满了人,成了观礼点,交通自然也被“管制”。

  傍晚时分,大营桥上更是热闹,吃过晚饭后,大人们男的聚拢在桥面,闲聊着天南地北、国际国内和嘉兴城里发生的社会新闻;张家姆妈、李家嫂嫂一班家庭妇女则闲扯着各家家务、小孩衣着等;而我们一伙小孩在大营桥头则玩着“猫捉老鼠”、“官兵捉强盗”,个个玩得满头大汗。直到天黑,父母亲来叫了,才各自回家。慢慢地,大营桥头又恢复了平静。那时的生活很清贫,不富裕,但烦心的事情也少,大家还是很开心,很满足。

  昔日的大营桥和大营桥头的旧迹已经见不到了,今天,取而代之的是宽阔的马路、高楼大厦、密集的车辆、熙熙攘攘的人群。而目前在嘉兴的一些宾馆、酒家墙上挂着的关于嘉兴旧貌的照片,我尚没有看到一张关于大营桥遗址的老照片,很是感到遗憾。
顶一下
(6)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