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康熙十三年(1674年),陆世楷以居丧离任。守丧期满后,出任贵州思州知府。不久,以病辞职,回到平湖。康熙十七年(1678年),澹归从丹霞退院北上,他没有回到老家杭州,而是投靠有着深厚友谊的知交陆世楷。康熙十
康熙十三年(1674年),陆世楷以居丧离任。守丧期满后,出任贵州思州知府。不久,以病辞职,回到平湖。康熙十七年(1678年),澹归从丹霞退院北上,他没有回到老家杭州,而是投靠有着深厚友谊的知交陆世楷。康熙十九年(1680年)农历八月九日,澹归示寂于平湖陆宅。 澹归为明末清初四大遗民词人之一(其他三人为陈子龙、王夫子、屈大均),被称为一代诗僧,同时也是一位诗文评论家。澹归的主要著作有《遍行堂集》、《今释四书义》、《岭南焚余》等。他以“遍行”二字命名,寓含着佛门“普度众生”的博大情怀。据不完全统计,其存诗有2500余首,另有词4卷。王夫之评价他的诗文:“文笔宕远深诣,诗铦刻高举,独立古今间,成一家言。”严迪昌在《清词史》中说:“澹归之词除去少量酬应之作外,无不苍劲悲凉,极痛切凄厉。他好次稼轩、竹山韵,而比辛弃疾多苦涩味,较蒋捷为辛辣,这是遭际身世大悲苦心境的表现,所以,即使他常有勘破尘世的禅门话头,骨子里绝不是四大皆空。”现录诗词各一首—— 《同陆孝山、沈融谷游丹霞》(其一) 凝烟隐隐动难分,逝水滔滔静易闻。 入夜星辰应失次,倚天鸡犬亦无群。 好山自喜迎佳客,践雨相惊落断云。 说向赤松休洒道,此中何得受尘氛。 《满江红·大风泊黄巢矶下》 激浪输风,偏绝分乘风破浪。滩声战冰霜竞冷,雷霆失壮。鹿角狼头休地险,龙蟠虎踞无天相。问何人唤汝作黄巢?真还谤。 雨欲退,云不收。海欲进,江不让。早堆垝一笑,万机俱丧。老去已忘行止计,病来莫算安危帐。是铁衣著尽著僧衣,堪相傍。 早在岭南期间,澹归通过陆世楷的关系,认识多位平湖诗人,陆世楷本人便是一位诗人。澹归晚年寓居平湖,使他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平湖诗人。而在康熙时期,是平湖历史上文化最为发达的时期,涌现出众多文人墨客,如被誉为一代清廉的理学家陆陇其,遗民学者李天植,浙西六词家中的“二沈”(沈皞日、沈岸登),与沈皞日并称为当湖七子的陆埜、赵沺、陆葇、陆世栻、陆来章、沈起雷,另外还有《槜李诗系》的作者、诗人沈季友,陆世楷的儿子陆奎勋也是名满天下的著名学者,等等。在《遍行堂集》中便收有多篇为平湖籍文人所作诗文序,主要有为李天植《蜃园诗集》、王端《云外集》、陆之祺《滋树轩文集》及《诗集》、过铭簠《蠹鱼稿》、陆上澜《芳洲诗文集》、赵璜《覆砚斋集》、陆埜《旷庵集》、陆楙《鹊亭乐府》和沈季友《南疑集》等诗文集所作序。在为同为隐士的李天植(字潜夫)的诗集所作序中,对李天植的“穷”而“达”推崇备至:“当湖李孝廉潜夫,今之高行士也……夫所谓达者,岂非得吾心之所安者?今以富贵予潜夫,潜夫不安也。必将日趋于穷而后安,此潜夫之达也……岂有间于哀哉?当哭而不哭则不安,当笑而不笑亦不安,笑与哭不同,其同归于安,一也。感慨者,穷之长言,穷之嗟叹,穷之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是故穷为潜夫之安,感慨为穷之乐,皆潜夫之词之达处也。”在评论沈季友(字客子,号南疑)的诗时,则十分欣赏他的清、秀、高、奇:“当湖沈客子之诗,所谓清绝不寒,秀绝不纤,高绝不孤危,奇绝不刻削者也……玩其诗,如横笛孤吹于空山月下,云无片翳,风无丝扰。其人其境,不从人间来。” 但在清代所修的几部平湖县志书中,均没有关澹归的记载,只在清光绪《平湖县志·经籍门》记述陆世楷的诗集《甲辰唱和集》时讲到:“世楷守南雄州时,与沈暤日及今释唱和之作,今释为序。”康熙六十年《嘉兴府志》则有一段极短的传略:“今释,字澹归。武林人。系崇祯庚辰进士。名金堡,官给谏,以直言忤权,倖廷杖,编戍,遂为僧。顺治中开法丹霞,与南雍陆太守世楷诗文往还相契合。康熙戊午来邑养疴陆之别墅。病将革,尽散所用器物,从容寂化。”民国时期邑人陆惟鍌在编纂《平湖经籍志》中将澹归列入卷三十五《方外》,并收录有关著作。 ![]() 今释画像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