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岳博士随手翻开《大桥浙北一座名镇的兴起》一书,指着第22页上一张上世纪四十年代绘制的《嘉兴县全图》说,这张地图能看到杭善公路的大致走向。这根石柱可能就立在当时沪杭铁路与杭善公路交会处的西北角。 我还有点
岳博士随手翻开《大桥——浙北一座名镇的兴起》一书,指着第22页上一张上世纪四十年代绘制的《嘉兴县全图》说,这张地图能看到杭善公路的大致走向。这根石柱可能就立在当时沪杭铁路与杭善公路交会处的西北角。 我还有点疑虑:“现在长板塘上沪杭铁路桥东的铁路路基好像比较高,下面还有立交桥桥洞,当时的杭善公路怎么与它交会呢?”岳博士说:原来铁路路基没有这么高,是后来抬高的。日军在这铁路与公路的交会处竖立这根石柱,是要告诉嘉兴的老百姓,你们的“新主人”曾经在这里奋战过。 据新编《嘉兴市志》第一篇《历史记事》:各路敌军于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十八日上午迫近嘉兴城,我军在东栅口、菱塘(荡)桥、秋泾桥等处,顽强防御,与敌激战,至今秋泾桥桥上尚留有当时敌射击的弹洞。 日军侵占嘉兴后,曾在城内的数处驻过军。《嘉兴市志》第十四篇《一九三八年侵华日军在嘉兴城内部队概况》附注:沪杭、苏嘉铁路、平嘉公路有两百余人。 这些史实表明,日军曾在菱荡桥附近与国民党政府军展开过激烈战斗。侵占嘉兴后,又在沪杭铁路驻过军。因此,日军在菱荡桥东侧原沪杭铁路与杭善公路交会处的西北角竖立所谓的“功德”石柱,是很有可能的。此地离后来发现石柱的桥墩不过一二百米。 到上世纪五十年代,长板塘上兴建过水桥及桥北其他设施时,抑或因建筑材料不够,利用了不远处包括这根石柱在内的部分废材。至于石柱下部的残缺部分以及承载石柱的石墩子是否也一起运来,砌进了桥墩里,因目前桥墩尚未拆除,没有见到实物,不敢妄断。 ![]()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